标签:
经济财经热钱外汇占款货币中国股票 |
1、9、10月份,当我看到央行通过债券市场大量回收货币的时候,我的第一意识决不是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加大货币回笼力度,而是对冲外汇占款。为什么外汇占款会快速增加?是外贸恢复、经常项目顺差加大?还是是外商直接投资增多?还是热钱又回来了?
2、当时我的判断:最大的可能性是热钱再次成规模地流入中国内地。其实,从中国以往的经验看,热钱大量混杂于经常项目之中。比如,居民回款就是最好的“蚂蚁搬家”方式。中国有4500万旅居境外的侨民,这些人如果把手头暂时不用的钱汇回国内,那将是一笔十分巨大的数字。
3、更何况“蚂蚁搬家”的方式还有许多。比如,10月份我们看到,外汇局对境外汇入境内的外汇资金事实严查,结果央行数据显示的“外汇占款”就从9月份增长4000多亿元,10月份增量减少到了2200多亿元;仅仅一个月,现在外汇占款增量继续开始攀升,到了11月份这个增量变成了2500多亿元。这时候,我们看到国家外汇局再次重拳打击地下钱庄实施严打。
4、总之,过去10年,国家对热钱流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但就是这样的高压,依然无法彻底阻止热钱的跨境流动,这是热钱的一大特征――来无踪、去无影。你知道它来了,但在哪?不知道,连监管者也说不清楚。
5、从9、10月份开始,我认为,未来中国货币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将再度回归“外汇占款”。我们看到的事实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大量热钱从中国流出,当时广东省社科院专门研究热钱跨境流动的专家组专门撰写报告指出,热钱正在净流出。但是,这样的态势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发生逆转。
6、这个时候也是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量渠道转换的时期――从过去8个月以来的,由贷款增加向市场注入货币,转到由外汇占款向市场注入货币。温总理昨天证实,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已经意识到贷款增加过快会带来风险,所以再政策上有所收紧;但这时候,外汇占款增量开始逐级上升。
同时,央行也加大了对冲力度。于是造成市场的误解,认为货币政策转向,一方面收紧贷款,一方面从货币市场回收流动性。其实,这两件事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多次强调,第一,贷款回收没那么容易,除非国家容忍投出去的哪些基础设施变成烂尾工程,除非国家容忍失业状况进一步恶化,否则“开弓没有回头箭”;第二,货币市场加大央票的发行力度,不是为了抑制贷款增长,也起不到抑制贷款的作用,除非所发行的央票是定向的、强制性的,否则一定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
7、我们还提供了观察方式。如果央行真是在净回笼货币,那货币市场利率一定会走高。但现在看,货币市场利率不仅没有走高,反而在走低,这怎能说央行在净回笼货币?现在,央行给出的数据已经充分证明了我们的判断――债券市场大量发行央票,表现为净回笼,确实是在对冲外汇占款。
8、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不用担心市场货币短缺,现阶段基本不会出现货币短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历史的角度上看,中国从来没有缺少过货币,多少年来货币供应量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这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因素。
所以,如果你坚信中国政府不会容忍经济失速,那就不要怀疑货币会减少。仅仅是最多还是增少的问题。
9、至于如何应对热钱流入。我们也曾给出过方法,“堵”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疏”,一定要“疏堵结合”。必须明确,防止热钱流入,那叫“胡说八道”,除非我们彻底关闭外汇账户,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两大账户全关,否则根本无法阻止。同时,我们还必须明白,热钱是中性的资本,它就是那么一种属性的资本,无所谓“好坏”,关键看你会不会用。用好了利大于弊,用不好“弊大于利”。
10、热钱来了,你又挡不住,然后你说要防止资产价格过热,这又是“胡说八道”。谁有能力赶走“热钱”?为什么要赶走“热钱”?如果我们管理者的精力全都用到“徒劳”的方向,反倒误国误民。
11、所以,堵“热钱”仅仅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疏”。如何“疏”,让资产价格的热度集中到我们需要的方向。不要怕类似于互联网泡沫那样的“资产价格”热度,在节能环保方向、低碳经济方向、新能源汽车方向――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发生。其实,这样的资本聚集效应,会加速中国在这些领域发展,这是至关重要的。
12、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产业政策已经十分明朗,资本流向更是清晰无比,这为把热钱引向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我们很多人一谈“热钱”就像洪水猛兽、不仅变颜变色而且惊慌失措。其实,热钱种类巨多,向巴菲特手里的钱也属于热钱,但它可怕吗?
所有经济问题总是“利弊”两个方面并存。中国更喜欢外商直接投资,好像直接投资更安全,但这次危机过程中,有多少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扔下一屁股烂账跑了?所以,解决解决问题,一定是“兴利减弊”的过程,中国要学会和“热钱”打交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热钱其实是各种属性的资本中最优质的部分,因为它们的风险偏好最高,所以跑路的腿也就比较快。但只要国家政策准确、经济长期保持稳定成长,被冠以“热钱”的哪些国际投机资本要比中国的投机资本更有耐心和远见。
当然,要防止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那会拖累银行。所以,中国房地产市场应对拒绝大宗交易,尤其应对拒绝外国人大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