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A股最大操纵才是治本
1、 新股发行价格放开不是、不放开也不是――放开:就是今天这样,新股发行价奇高无比,上市后暴跌;不放开:又似乎违反市场化原则。所以,证监会颠三倒四,历史上三次放开发行价,又三次回归行政管制发行市盈率。
2、 为什么会这样?根本原因是一颗大毒瘤始终扭曲着中国股票市场,这个毒瘤就是:新股开盘价被操纵,而且这个操纵自始至终被管理者默认。
3、 当年,发行市盈率被控制在20倍左右之时,新股上市首日开盘的一瞬间,就会被拉高100%,甚至更多。比如中石油,16.7元发行,首日开盘价高达48.6元,然后一路跌到11元。为什么16.7元发行的股票,上市的瞬间变成48.6元?是真有人愿意在48.6元买进股票吗?显然,这个价格是被人为操纵的。
4、 在中国,股票承销商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上市当天设法把开盘价作高是他们的义务,而通常他们在新股发行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局”,通过两家关联机构机构在新股集合竞价阶段的大手笔对敲,形成一个畸高的开盘价,以掩护关联短线利益方出局。
5、 这是事实,是中国股市20年早已形成的潜规则。现在,证监会放开开盘价,以为可以借此防止“新股首日开盘价的操纵”问题,但事实告诉我们:没戏。对于小盘的创业板公司,发行市盈率高得离谱,但不一样被“操纵”到更高的价格;对于中国中冶、中国重工这样的大盘股,畸高的发行市盈率像当年的中石油一样,高开低走,跌破发行价,而且拖累了二级市场。
6、 “新股首日开盘价被人为操纵”问题是我在1994年提出的。当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了一个“关于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座谈会。在这个会上,我作为中华工商时报证券版的主编第一次提出了这个的问题。
7、 此后,还专门和中国证监会时任某高层领导交换过意见。这位领导告诉我:这个问题“会里”(指证监会)知道,而是现在不宜严管。证监会认为,中国股市正值发育初期,培育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市场是当务之急。如果按照“国际规范”去做,虽然可以抑制“新股首日开盘价的操纵”问题,但一、二市场的差价消失了,那一级市场的投资者就很难受到鼓励。
8、 我当时认为,证监会的说法有道理,既然他们已经知道这种市场“操纵”行为长远看是有害的,那日后就一定会予解决,我也就没再提过此事。但是,这种情况愈演愈烈,现在已经到了必须予以解决的时候了。
9、 为什么说,“新股开盘价被操纵”是中国股市上最大的一颗毒瘤?最重要的是,它构成了中国“认购新股无风险”的畸形市况。
这个收益与风险严重不对称的股市运行阶段,使得股票一级市场堆积了大量“超短线资金”,这些资金有的是权贵们从大机构手里借来的,有的是大机构对银行的贷款,有的是从货币市场市场拆借来的等等,总之,绝大多数都是不该进入股市的资金。
这些资金构筑了股票一级市场的“虚假需求”。在严重“供不应求”的前提下,股票发行价格畸形高估,而把风险全部抛给了股票二级市场。这就是发生今天这样的“新股发行市盈率过高”、上市后高开低走的根本原因。
10、这件事对中国股市危害非常非常严重。
第一,它使得中国股市从新股发行的第一时间,就已经被“超短线的投机资金”所控制,已经注定了这个市场全然不是一个投资的市场和不亚于“赌场”的高度投机性。
第二,中小散户投资者,作为真正的股市投资者,他们希望在一级市场认购新股的权利被不该买股票的大资金剥夺了。留给他们的,是在“风险远远大过收益”的二级市场上,“赌一点”可怜的收益。使中国股市变成了投机者的天堂、投资者的地域。
第三,承销商不必担心股票发不出去,更无须学习发行技术,而只需使用各种腐败获取项目。哪怕是垃圾,只要包装得当,一样可以卖个好价钱。这也是中国股市承销商帮助公司“造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监管成本大幅提高。去看看创业板市场,为了抑制市场操纵,深交所光长途电话钱就多花了多少,可管事是吗?没用,依然把一个好端端的市场搞成了“鸡肋”。现在又开始调研了,总怪投机过度,而看不到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的巨大问题。
第五,中小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本身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上,而监管不是帮助中小投资者摆脱不利地位,而是帮助上市公司无度圈钱,把风险转嫁给中小投资者。这完全违背了证券监管的核心理念。
第六,为证券市场的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留下巨大的空间。
从2009年12月1日起,我和张劲东先生在中央电视台证券资讯频道新开播的一档财经评论类节目《投资大参考》中与大家再度见面,这是央视证券频道为配合电子同名日刊《投资大参考》量身打造的一档晚间版市场分析节目,从证券市场出发,放眼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首播时间是每个交易日的晚间19:30——20:00,欢迎收看。不能收看数字电视的观众可以登录《投资大参考》官网看节目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