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财经时报》
积弱已久的中国股市,在进入2006年之后渐入佳境。
前三个月,上证指数一步步站上千三点位,而4月才过去一半,千四关口又在眼前了。如果从去年6月6日熊市最低谷998点算起,这轮行情涨幅已达37%,堪称五年中最强劲的上涨行情。
近两周来,在上证指数以日均5个点速率缓缓上升之时,成交量始终稳定在200至235亿元之间。这种微妙而持续的量价配合,恰恰为这轮行情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我们确信,一个长期而势劲的大牛市已经具备了条件。
在所有支撑中国股市“转牛”论据中,人们似乎忽视了一种更具说服力的因素――在全球范围内很难再找到比中国股市更适宜投资市场。
实际上,尽管在本轮行情中增仓幅度最大是券商、民间资金和QFII,且前两类资金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都远高于后者,但这轮新行情的创造者,当属以QFII为代表的境外资本。
据统计,QFII累计持股数,已经从去年底的约30亿股增加到今年一季度末的大约43亿股,增幅超过40%,而且基本是满仓操作。海外资本对中国股市的信心由此可见一斑。
为什么国外资金会如此关爱中国股市?
需要看到的是,在过去了5年间,可供投资的商品――国际石油、贵金属价格以及房地产价格屡创新高,其涨幅普遍超过100%,有些甚至更多,最低的也在20%以上;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股票市场也是如此,不仅有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涨幅高达170%左右的新兴市场,更有以日本为代表的长期严重超跌的市场早已牛气冲天,就连美元大幅贬值中的美国股市也展现了多方强势。
经历了5年牛市后,上述市场到底还有多少投资价值?难有结论。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而这些市场之所以还在上涨,更多的是资金推动。毕竟,多年的牛市,已让财富的增值捧出了更多的“热钱”。当然,急剧膨胀的“热钱”也在四处寻求着更好的投资机会。最近,大量的风险投资在中国疯狂地下注一些更加稀奇古怪的项目,或许就是佐证。
不过,就在全球市场“牛气轰轰”的5年间,中国股市却经历着历时最长、跌幅最深的大熊市。但是,反观这轮熊市,它不仅使中国股市最大的一个不确定因素――国有股流通问题得以解决,A股单股规模成倍增长,而且使A股投资价值的稳定性、可预见性也大大增加。面对如此一个如此优良的股市,国际投资大鳄们不流口水才怪。
尽管境外资本通过合法流入渠道(QFII)流入中国者,不过区区400亿人民币,但在资本市场管制逐渐放松、经常项下的资本流入又“管不胜管”的背景下,更多的境外资本潜入中国股市的可能性不是没有。比如,温州炒房资金大量流入股市,而这些钱仅仅属于温州人吗?毕竟,浙江、福建、广东都是中国的大侨乡。
其实,当明白了中国股市所处的国际背景后,人们还会怀疑中国股市已经“转牛”吗?一个不缺投资价值、不缺信心、不缺资金的市场岂有不涨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