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行启用价格工具  到时候了(下)

(2006-04-28 19:07:10)

利率该变了

央行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货币市场交易量同比上涨67.8%2月份的同比涨幅也高达21.6%;与此同时,货币市场利率低位徘徊,央票发行力度屡创新高,超额准备金率持续增加。这一切都说明,闲钱太多已经变成了中国货币市场的主要特征,尤其到了近两个月,这种状况愈演愈烈。

货币市场利率的持续低位,加大了商业银行获利难度,很容易将银行的闲置资金逼向贷款。从实际情况看,今年前两个月,银行新增贷款数额超过了7000亿元人民币,而央行年初给定的、今年全年的新增贷款控制规模不过2.5万亿元。更为严重的是,银行贷款的平均利率开始下跌。

贷款这种价跌量增势头,显然是央行不能容忍的。有鉴于此,央行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出了对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反弹的关注与担忧,毕竟,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各方的投资冲动极易与银行的贷款冲动相互契合。

对于央行而言,解决这个问题无非是收紧货币。有人建议,用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方法达到收紧的目的,但单纯使用这一手段,恐怕会使市场收缩力度过大。所以,即使要动法定准备金率,也应当通过扩大其“差别”小幅上调。

其实,更为有效而柔和的做法,应当是动用利率手段――上调再贴现率,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上行,近而引导贷款利率向上浮动。

2005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明确指出,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央行2006年将综合利用各种货币工具,尤其强调了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率的配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央行首次将再贴现率列为货币政策手段。并指出,完善中央银行利率体系,建立适时动态调整再贴现率等中央银行利率形成机制。这种说法在市场人士看来,央行至少现在是希望将再贴现率,塑造成中国的“联邦基准利率”。

与之相伴,央行推出了债券自动质押系统(各金融机构在当日头寸不足的时候,央行将通过债券自动质押系统向金融机构提供头寸,这实际是央行向商业性金融机构调剂隔夜头寸的市场),而且在这个系统中,自动质押的利率与再贴现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交易日期间,金融机构的自动质押融资利率,是在再贴现率的基础上减0.27%;交易日结束后,利率是在再贴现率基础上加7.20%)。这就是说,央行再贴现率一旦发生变化,这个价格完全可以通过债券自动质押系统向货币市场传导,近而传导到贷款市场。

 

一箭双雕

上调再贴现率,不仅可以引导贷款利率走高,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它还可以有序地引导货币市场汇率的走势。所以,在上调再贴现率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人民币汇率、尤其是对美元汇率的浮动区间,显然是必要的。

    而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无论从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报告中,都非常明确地做出了表示,今年势在必行,目前仅仅是时机的选择问题。

目前,国际国内的形势是否意味着时机已经成熟?很难得出明确结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形势正在向有利于放宽人民币浮动区间的方向发展。

近日来,央行通过各种渠道也在向外界传达着一个信息,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浮动空间,随时都可能发生。其中,最具权威性的说法来自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今年第一季度例会的会议纪要。在这份不足700字的文件中,央行郑重了提出了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的可能性。

几乎是前后脚,328,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宣布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再次提高25个基点,使得中美两国的货币市场利率之间的利差达到了2.53个百分点,为中国货币市场利率上浮打开了更大的空间,也为放宽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提供了依据。

更有些巧合味道的是,《舒默-格雷厄姆修正案》的始作俑者――舒默和格雷厄姆,以及美国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刚刚结束了他们的北京之旅。舒默、格雷厄姆在回到美国后发表演讲称,他们将修正案的表决日期,由331推迟到929

美国议员的举动,无疑为中国央行给出了必要的准备时间。换句话说,进一步放宽人民币浮动区间的动作,是否应当完成于929之前?至少人们有理由做出这样的猜测。

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公开表示,中国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基本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原因是中国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同时经济政策有一定的时滞性。其实正如周小川所言,即便是所有推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全部到位,真正实现这一平衡,23年时间并不充裕。

据某商业银行人士称,央行一直在测试人民币的合理汇率空间,但他们还并没有准确地测到。近几周,人民币汇率出现了汇改以来最大的波动,这被市场视作是央行测试市场的一种举措。

327,中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月底达到了8537亿美元,并由此超过日本,成为全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无疑使得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