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喝茶

(2017-09-14 09:02:59)
分类: 瞎记
       一向只喝红茶,对这次方舟子挑起的普洱茶有致癌物这个话题也不是太感兴趣,只是没想到这事发酵得这么快,连黄曲霉素都成敏感词了。
       有意思的是,虽然从不喝普洱,但是朋友送来的礼茶,大多是普洱,每回还都特别交代一下血统如何尊贵,以示此茶非等闲之辈能享用。那些茶包装上档次,套着各种养眼的盒子,有陈年的,有老树的,有纪念版的,有特制的……反正说了我也记不住,总之就是一个字:贵。打开之后,的确有一股陈年的味道扑面而来,那味儿复杂得不大容易用一句话能形容,更不是简单一个“馊”字可以概括。反正所谓的好普洱,大都有着同样的气魄,既内敛又嚣张,这大体就是普洱给我的感觉。
       这么名贵的普洱,对我这种根本欣赏不了的茶客来说,无疑是浪费了。再三跟朋友强调,我不喝普洱的,还是别搁我这毁了它的前途。效果并不好,通常人家拿出礼,总是不愿意再拎回去的,这有关体面的问题。唯有奇怪,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普洱在人情社会流通呢?只好归于这茶产量太高,同时拿得出手的好茶也太多,加上耐放,有收藏价值等特点,便在礼尚往来中首当其冲了。
       只是我这人真不爱喝普洱,又不知它在收藏之后,如何能变现为钱,难道要我拿到“蝠鼠吊”里去典当吗?只能再送人了。我送普洱也同样没什么讲究,不会专挑鸿儒做下家,逮谁送谁,一出手就是好几饼。比如家里的水管坏了,找了熟悉的师傅来换,活完了要给工钱,人家说这点小事不用酬谢,我就爬书架上摸两盒陈年老普下来,让人带回去喝。为了这茶不再继续流转,我不会像它被送来时那么郑重其事地作一番交代,不会特意强调它的身世如何显赫,只说拿去喝就是。家里的普洱,大都是这样送走,跟送瘟神似的。这回让方舟子这么一弄,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送了那么多的黄曲霉素出去,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善举,以后再遇上水暖工啥的,还是直接付工钱的好。
       这两天在家里翻翻,发现曾经堆得到处都是的普洱已让我送光了,连红茶也没囤积的,该补仓了。喝了这么多年的茶,一直不以高大上为标准,只喝自己喜欢的。比如红茶里,我最不爱喝的就是正山小种(不会因为这惹上什么官司吧),主要是不习惯它的那股松烟味,一入口就胎动似的在胃里一阵乱踢。其次那个金骏眉也不是我的菜,总觉得它太萎靡不振,透着股昏沉沉的凋零感。偏偏这两款都是红茶中的贵族。平时喝得最多的,还是英红和祁门红,还有大吉岭和阿萨姆,便宜,味儿正,里里外外地亮堂。
       其实真喜欢喝普洱的,大可不必受了方舟子的挑唆,让那么点黄曲霉素挡了自己的道。我喜欢吃腌制品,也从来不担心亚硝酸盐赖在屁眼里不肯出去。又如自制酒酿时面上的那层绒毛,似有白曲霉素之嫌,我就爱把它含在嘴里,暖暖月色一般化于舌尖,过程妙不可言。不是说普洱茶含致癌物是歪理邪说,方舟子这回也并未因为缺少数据理据而大失水准,只是觉得人完全活在科学里面,被各种道理所蛊惑,是一件很累的事。不还是那句话吗: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你认清普洱茶的真相之后,仍然爱喝普洱茶!(此处应该有掌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花山一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