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老街
(2017-02-08 07:21:57)
很多人还不知道,在我住的坦洲小镇,就有一条老街,一条像模像样的老街。
说它老而且像模像样,是因为它完整地保留了改革开放前的那副面孔,残旧得毫无章法,处处有设计和施工上的破绽。它的房子既不算很新也不算很旧,从文物的角度没有多少可取之处,明显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遗址。那时中国的建筑设计师们普遍还没睡醒,这些半旧的建筑也都留着一副惺忪的岁月感,看不到半点儿精气神。老街不繁忙,商店的门脸儿也就不怎么收拾,货架子落着厚厚的灰尘。品牌店是不屑于进驻这里的,最多的是鞋店服装店,常年挂着三折两折的招牌,难得看到有顾客在里面驻留。一些卖早餐为主的小食店生意看上去还算不错,只是卫生条件都很可疑。老街的路面不宽敞,勉强能并行两辆车,路牙子像老人的嘴豁豁拉拉地留着黑,地面有坑洼,下雨的时候人得跳跃而过。
老街也安静。为足够老,两侧有浓密的树荫凌乱地生长着,像一把把湿重的长髯,配合着那些不雅的房子,从某些角度倒也入画。有一种水彩味儿,稀稀薄薄的。又因为它的商业地位不被人看好,没有大规模的改造进驻,反与周边的新楼盘形成了对比,破罐子破摔般地活着,痞子似的倔着,没有时下普遍的揪心与急躁,这多少也能算独立的品格了。如今有格的街道实在不多,即使不是什么高格,也总比没有的好。
老街的另一个优势是它的长度,不带功利地在这里散步,且能走上一阵,不像珠海那条著名的拱北步行街。那条街实在是短得难以启齿,三两步就丈量完了。想想这个曾经是中山最不发达的小镇,在被房地产商搅得烟尘四起之时,竟然还有一条蜿蜒虬曲的老街冬眠在新时代里,就觉得它的存在近乎于奇迹。
住在坦洲的珠海人很少将这条老街与他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他们想购物或者逛街,只需要开十分钟车就到了繁华的大都市。事实上这里除了打工一族,也确实满足不了白领们的消费需求。我有时饭后散步会在这条老街上走一走,嗅嗅那股陈旧的味儿,走了那么多次,好像从未在这里有过什么奇遇或者新的发现。它简直太没有故事了,看不到街头混子砍砍杀杀的刺激场面,连绕舌的大妈和穿着花睡衣吃烤串的少妇都罕见,乞讨者不太看好这里,城管也懒得搭理那些违章摆卖的小贩。所以它大抵上除了安静和萧条,不太容易供汉语爱好者们发挥。你能形容它什么呢?就是一条老街而已。
它这样地不合时宜,能扛多久?我好像看到了不远的将来,政府突然发现这个黄金宝地的商业价值,然后大规模地将它改造一番,妆扮成在每座城市我们都能看得到的那种步行街。这些老房子终于告别了沧桑混迹于新贵中,利索地点缀出漂亮的橱窗。推销的人员在散发各种传单。品牌店的员工在门口做着励志操。流莺们靠在树下对路人抛着媚眼。那些汉语辞典里无数个美好的词汇同时被唤醒,箭镞一般从四面八方向它飞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