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我非常喜爱的唱片,拉赫玛尼诺夫的“悲歌钢琴三重奏”。这部作品录音少得难以理解,据我所知除了这张鲍罗丁三重奏的,菲利浦也出过一张美艺三重奏的录音,这么多年音乐爱好者只有这么一点选择。前两年表情帝朗朗跟麦斯基合作好像也有一次新录音,不过我不喜欢这位钢琴上的舞蹈家,所以也没有关注。我手上这张山度士的唱片是企鹅三星好评,当然演录都相当有水准。
像柴科夫斯基一样,拉赫玛尼诺夫煽起情来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你都无法想像他阴郁的脑袋里怎么会藏着这么多贵族式的娇喘,有种不把你说到从崖上跳下去不算完的掏心掏肺。这种悲让中国人来写,一定会在高潮时有那种断了气的感觉,比如《江河水》,呼哧一下就噎在那了,好半天都缓不回来。俄罗斯人再怎么悲伤,都透着一股子心旷神怡在里面,让你不得不服这哭起来也还是有境界之分的。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部作品,在歌唱性的旋律上展开丰富多彩的和声,钢琴的技巧也炫恰到好处,既没有玩得电光火石最后和情绪断了联系,又不至于过于沉吟让手指闲在那里。这种抒情与戏剧性的表达在老派的德系那里总是非常克制,俄罗斯人却不介意过度的信马由缰形成曲式与结构上的松散,当然,只要旋律足够优美我也从不介意它的内涵是否深刻。作为哭喊派的鼻祖,以为柴科夫斯基那里已经是个头了,拉玛尼诺夫居然还能在个人体验中又往前走了一大步,真是蛮佩服这哥俩的。
我听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也经常会好奇这个大块头的悲哀中怎么总能找到特别磅礴的的线条,也许这位马凡氏综合症患者与他的祖国一样,辽阔得足以让任何病态都提升出落日般的美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