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虫者说
(2015-07-22 08:44:03)
标签:
美食 |
分类: 瞎编 |
可以说一下吃相。暹粒人吃虫是淡定的,光看嘴角运动,你很难想像里面粉身碎骨的是一些虫子,倒像是在品味某种橡胶制品,需要认真地一下一下去切割它,这样的认真参透着特别的和谐,没有丝毫草根的悲戚,倒是亮出些贵族式的闲情与定力。我承认此款吃相是迷人的。
中国人吃虫子,普遍具有江湖气,像侠客行走,像道士下山,总之气象万千,一个人在那开吃,全场都晃出一股子乱来,特乾坤的那种感觉。有人形容这是土豪的特质,我倒不这么看,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待食物始终热情似火,再遇上挑战性的食材,吃拼是很自然的事。昆虫落到中国人的嘴里,算是死的最明白的。
古人吃虫在《周礼》中便有记载,吃蝉、蜂蛹和蚁子酱当时已成风气,蚁子酱还是达官贵人的上等美食,同时可用来祭祀。《古今注》中记载了蜉蝣的食用,这种不到三公分长的有翅昆虫在我看来实在难和美味联系在一起。至于那个叫温庭筠的诗人竟然对吃放屁虫津津乐道,连怎么吃都写进了他的《乾巽子》里,用今天网络上的话说,也是醉了。嗯嗯,我非常同意林语堂的一个观点,我们所有生活都是受着食物的影响与支配。其实各种革命的本质都源于粮食的革命,要吃饱,或者吃得更好。法国大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皆因粮食的问题,这在世界范围也同样具有普遍性。一个吃成三百斤重的胖子,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具有革命的意志的。我自己每每想到要成为一个革命者,就决心把体重控制在150斤内,150,我认为它是革命与不革命的一个分水岭,是两个阶级,是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