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食虫者说

(2015-07-22 08:44:03)
标签:

美食

分类: 瞎编

    

 在暹粒和清迈的夜市上有很多昆虫零食,当地人爱吃,游客也乐意一试。我看了一下,主要是蟋蟀、蝗虫、龙虱、蜂蛹,蜘蛛一类,吃法也比较单一,基本上是用油炸,然后撒点糖末,吃起来口感都差不多,酥脆香甜,一种相当热带又密密匝匝的滋味。这种滋味在嘴里混合过人的唾液,会促发一种物理的快乐,嗑瓜子似的停不下来。我觉得在吃这个问题上,人们对物理快乐的研究远远不够,要是有办法阻断这种快乐,那么就可以节省好多的食物。但是,为什么要阻断它呢?显然这个命题也是不成立的。所以我自己一定是饕客中的一员,那种异国的虫味,能让人的神经在随后几天都为之迷醉。   

     

 要说虫子吃法的高明,还得数中国人。比如珠海斗门这边就流行吃一种禾虫,这种虫以水稻为食,长约三四公分,粉红色,看上去特别婴儿。至于吃法,几乎是煎炸蒸煮煲汤样样不拉。我最佩服的一点是老广居然有这样的绝招,先将活的禾虫洗净放在盆里,然后倒入花生油给它喝,它喝过之后肚子就会胀满然后炸开,可以听到噼里啪啦的声响此起彼伏,然后再将鸡蛋打进去,和那些爆浆混合在一起,就可以放在钵子里蒸了,蒸好的禾虫饼可以就这么吃,也可以再入油锅煎一下。

 

     

可以说一下吃相。暹粒人吃虫是淡定的,光看嘴角运动,你很难想像里面粉身碎骨的是一些虫子,倒像是在品味某种橡胶制品,需要认真地一下一下去切割它,这样的认真参透着特别的和谐,没有丝毫草根的悲戚,倒是亮出些贵族式的闲情与定力。我承认此款吃相是迷人的。

      清迈人吃虫会面带微笑,拈起虫子的那个瞬间非常灵动,让人想到夏日荷风竹露滴香啥的,一种相当清爽的画面。你会觉得那悉悉索索的咀嚼过程如泰语发音,处处都是细碎的精明。这精明在别的地儿可能是算计,被清迈人的微笑一化解,便成就了小家碧玉式的乖巧。

      

中国人吃虫子,普遍具有江湖气,像侠客行走,像道士下山,总之气象万千,一个人在那开吃,全场都晃出一股子乱来,特乾坤的那种感觉。有人形容这是土豪的特质,我倒不这么看,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待食物始终热情似火,再遇上挑战性的食材,吃拼是很自然的事。昆虫落到中国人的嘴里,算是死的最明白的。

 

     

古人吃虫在《周礼》中便有记载,吃蝉、蜂蛹和蚁子酱当时已成风气,蚁子酱还是达官贵人的上等美食,同时可用来祭祀。《古今注》中记载了蜉蝣的食用,这种不到三公分长的有翅昆虫在我看来实在难和美味联系在一起。至于那个叫温庭人竟然对吃放屁虫津津乐道,连怎么吃都写进了他的《乾巽子》里,用今天网络上的话说,也是醉了。嗯嗯,我非常同意林语堂的一个观点,我们所有生活都是受着食物的影响与支配。其实各种革命的本质都源于粮食的革命,要吃饱,或者吃得更好。法国大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皆因粮食的问题,这在世界范围也同样具有普遍性。一个吃成三百斤重的胖子,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具有革命的意志的。我自己每每想到要成为一个革命者,就决心把体重控制在150斤内,150,我认为它是革命与不革命的一个分水岭,是两个阶级,是你死我活。

     

 前两年联合国推荐各国人民吃昆虫,说是可以解决粮食危机,还把昆虫富含高蛋白氨基酸之类的好处宣传了一下,可不可以视为这是在消解无产阶级的意志呢?很显然这是胖子们对瘦子们给出的一个非革命化的解决方案。事实上天天吃放屁虫的人,也还是难免要惦记一下神户雪花牛肉。山珍海味养大的,大可以忽略世界上还有一种叫蝽象的食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门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