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防身的思想

(2014-06-13 09:05:05)
标签:

军事

分类: 瞎说

     胡适说人的思想是用来防身的武器。为什么不是用来进攻的,他倒没有讲得很明白,不过他认为人在困境的时候才有思想的形成,因为这个时候思想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这大概也说明了它的进攻无用论。斗胆归纳一下,在顺境中的人要思想就是挑事儿,这多半是吃饱了撑的。撑出来的思想自然没有用于解决问题的思想那么深刻而实用。阻碍我们到达事物本质的,是思想的暴力。那些最终成就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们的,首先是来自于现实中的诸多大麻烦,总有纠缠不清的疑难在一路磕磕绊绊,为了不至于老摔跟头,就研究出各种方法论来了。

      这话估计去跟哲学系的学霸们讲不通,还得被嘲笑一番。不过人大多是经验的动物,只有在经验不够用时,才会将脑壳磨尖了往牛角里钻,使劲地想啊想,这点我倒是从来没怀疑过。所以我们常说的习惯,本质上与思想是无关的。文*革时候毛的思想很盛行,大家都在那背语录,谁说上句别人就能接下句,看起来全民都很理论,其实是将方法论变成了不过脑的话渣。但是它太富于攻击性,往往是用一种大话套话就要置人于死地,谁也不想被动地处于防守的地位,倒也颇有喜剧的效果。这种肤浅到了今天就有了另一种包装,比如爱国的和不爱国的,抗日的和不抗日的,冲动的和麻木的。有趣的现象来了,凡是前者大多要比后者显得傻逼,这其实不是立场问题,而是选择的姿态所决定的。

     也难怪上世纪二十年代,在日本记者提问“现在中国青年的思想是什么”时,胡适爽爽快快地就回答了,“中国的青年是没有思想的。”听起来真是解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