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萌老子

(2014-04-29 18:44:48)
分类: 瞎读

   
古人用叠字,总觉得有卖萌的嫌疑。比如那个《道德经》吧,“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这几句完全可以不这么说,“俗人昭,我独昏。俗人察,我独闷。”在惜字如金的春秋时代,这么说话省好些字呢,可老子偏不,非得要昭昭昏昏察察闷闷,所以老子这人骨子里也是喜欢扮嫩的,跟今天的某些台湾婆娘到了四五十岁还喜欢说“吃面面”差不多是一个道理。

   
再比如他说的“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在我看来也完全没必要多出那个“生”来。当然,既然前面都生生了,后面死死好像也更利于上口。要让我就这么写:“人之生生,动之死死”。哈哈,气死老子。

    按照这个逻辑,《道德经》还有些蹊跷之处。像大家都熟悉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有人质疑过它的断句,我也觉得下面这种叠字更符合老子的性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你看,意思差不多吧,反正万物归根结底都是道生的,但这么一疏理就更像他说的话了。再说那会本来就没发明标点符号,前人将句子一开始就断错也不一定。

   
太好了,我就喜欢萌一点的老子。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下万物吃面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叠字当然不是老子的发明,估计最初也就是些乡野俚语,就像哄孩子的喜欢说坐车车,抬轿轿,本为高大上所不齿,只是有了老子的参与才显得别具一格。既然李大圣贤都玩上了瘾,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这也不肯好好说话了。什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直接说“君子坦荡,小人长戚”不就结了。还有什么“操,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终于在宋朝惹毛了一个叫李清照的娘们,丫一怒来了个声声慢,一连十四个叠字开头,空前绝后,总算把这股文坛歪风刹下去了。  

     

   
那天突然恶作剧地想,现在很多女孩子都喜欢起个叠字的名,像郭美美范冰冰什么的,要在古时候良家妇女可不兴这么起名,大凡叠了字的不是李师师就是苏小小、陈圆圆……

   
《红楼梦》里的人物多吧,别说见不着一个薛钗钗、林黛黛,就连丫鬟都不敢叫晴雯雯、平儿儿、紫鹃鹃。

   
……不对,想起《西厢记》还有个大家闺秀崔莺莺来了,可能,她老爹崔相国就是一粗人?好吧,让我们选择性地忘记她。

   
然后我这就去洗澡澡,睡觉觉。(真欠揍啊!)

 

   
去年也写了叠词儿,有兴趣也去那边瞧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噍杀
后一篇:谈读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