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话细想实在是没多少道理。
一个人一生中能读多少本书,这本身就是个问题。即使你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三四天读一本书,一年下来也就一百本。如果从12岁开始正经读书算起,到老了眼不花头不晕这么一直读啊读,奶奶的你得首先保证自己能活到112岁。当然你也可以一目十行,一天读两本,这个目标还是有可能完成的,但你不怕老那么坐着得痔疮吗?
更何况还有个行万里路的目标也要同时实施,看来只能分身了。
难怪博尔赫斯只能选择终生猫在图书馆里。他也许真的读书过万,但只能从文字上去游历了。
不要去相信装逼犯们给文青开出来的那些必读书目,什么“人一生必须要读的一百本书”之类。在我看来这世界上没哪一本书是非读不可的,也不会有什么书读了就必定受益。真正的读书肯定是从瞎JB读开始,读着读着,就开始有了喜好和厌恶。这和挑选女人一样,有自己的标准就行了。有的书写得恶俗,读读也无妨,像莫言。有的书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带来的是提前100年的惊艳,像王小波。还有的无毒无害,处处犯贱,像阿龙。……这些都要你自己去判断。
只有蠢到极点的二货才会认为在公众场合谈论小说会给他加分。尤其是流行的小说,无论它把你打动得如何欲仙欲死,还是不要急着拿出来和他人分享。我每次面对大声嚷嚷着喜欢某个作家新作的脑残时,都会为他捏一把汗。事实上有很多更好的办法能帮助你迅速得到关注与认同,比如谈谈身边有趣的人,或者同情一下糖尿病患者。保罗.福塞尔有一个好的建议是,收集75年来的气象数据,然后郑重其事地对近期天气作出判断。它比那些胡编乱造构想出来的人物和事件更加可信,也不容易受到智商和人品上的质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