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人之活

(2014-03-28 01:57:13)
标签:

佛学

分类: 瞎说

    有人建议将海子死的这天设为诗人节,这个建议听起来有些滑稽。过节总是要快乐一些的,可是这一天是因为有人卧轨自杀,再不厚道也高兴不起来吧。否则,直接将屈原投江那天当成诗人节,岂不是更有些道理。

    而且一想到那么多诗人都在节日这一天现身,心里就有些慌张。我觉得诗人还是潜伏在生活里比较好,千万不要扎堆儿在同一天冒出来。我特别不习惯那一天突然身边好些人亮明身份:我们是诗人,今天要过节!这情形听起来有点像老电影里的那些国民党特务,平时跟我们嘻嘻哈哈的,某天一下就和我们摊牌,手里还握着把驳壳枪,然后全城会来个大爆炸!……这太狰狞了。所以我觉得那些节只适合比较温和的职业,比如教师节,比如护士节,情绪特别容易冲动的诗人、作家、画家、摇滚歌手之类的,最好还是不要有自己的节日,否则就会把那天过得到处都是火药味儿。

    我对诗没什么偏见,也衷心希望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有那么点诗人的情怀,只要不是去当个职业诗人,用这点情怀去干别的事,会比较有滋有味,就像给自己的日子里洒点儿味精。拿味精当主食是一种相当重口味的人生,在一脚踏入这个圈子之前得三思。

 

    很多诗人都不得好死,这是个话题性的终结,除了海子的死法,顾城死的也比较让人惊悸,而且它们都显得孤伶伶的,深藏着特别骨感的绝望。据说海子是相信“天才短命”一说的,但我总觉得他的死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短命,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天才。想到这里就觉得人们至今还在那样传颂他的诗歌,是不是有点把这孩子宠得不像话了,往死里宠,死了还要宠。为什么就不能对生命敬畏一些呢?

   

    活才具有榜样的力量,“死给你看”不如“活给你看”更具震憾。把死亡变成一种必然的选择,即使死得无所畏惧,这里面仍然有扭捏的成分。我宁可去崇尚某种偶然性的消失,无论概率有多小,它演绎出来的生命的无常仍然和诗意比较匹配。比如古希腊诗人埃斯库罗斯,就是走道走得好好的,突然被空中落下的一只乌龟砸头上了,这寸的,你都不好意思不死,旁人看着都觉得喜兴。

    有人和我争论过这个话题,认为是海子的死成就了他的诗歌。如果真是这样,作为个体的存在这个代价也太大了。要是我们把“诗人之死”这个命题改为“诗人之活”会怎样?……另一个带有起哄似的观点是那也不应该活的太好。虽然海子的理想是在海边有一个大别墅,住在里面整天面朝大海看春暖花开,可那样的理想一旦成为现实就会显得无聊,至少对诗人来说,很难想像还能不断有好诗涌出。也就是说,倒霉的境遇与创作的灵感总是喜欢尿到一个壶里去。这就麻烦了,有人认为诗人应该不得好死,另一些人认为诗人不得好活,瞧这诗人当得有多难。还是那句话,三思而后行啊。

 

    海子的诗我手上也有一本。对他的诗我不想作过多的评价,因为实在没看出来它有那种超越时代的好。当然这与我的悟性也有关,海粉们可以使劲骂我有眼无珠。我觉得早一批的那些人,比如江河北岛之类,由于成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读他们的诗觉得那些人都像是暴脾气,嘴里“不!不!不!”地高叫着,老是一副与谁吵架的口吻,即使是很个人的东西,都摆脱不了政治的阴影。顾城和舒婷要平和一些,但也有点像在生闷气。只有到了海子这里,好像才开始真正将诗意变得日常化起来。这个过程也不是海子一个人完成的。

   

    

诗人之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密史脱拉风
后一篇:悲剧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