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一下版画

(2013-11-01 07:23:17)
分类: 瞎说

   网上看到前苏联版画家巴甫洛夫的《马/克思》,想起以前也看到过这幅作品,印象还挺深。这位巴甫洛夫其实有不少好作品的,但是这幅实在是谈不上喜欢。我觉得版画如果每一笔都交代得过于细致,看上去像素描,就失去了版画的价值。这跟京剧表演有些相似,骑马啊进家门啊,动作得似与不似之间才妙。版画在我看来天生不是用来写实的,而且刀法一定得粗砺一些,有那种砂石感,味道才出得来。这个马克思像是像了,就是感觉没有神采,仿佛在做思考状,但脑子是空的。当然巴甫洛夫非得说他认为马/克思就这神情,我也没招不是?毕竟在前苏联,包括49年后的中国,对于这类领袖人物总是怀着大敬仰去描绘,很难把自己的灵感融入进去,所以僵化的脸是这类作品的通病,画家自有他更好的解释。我看毛像,就觉得他笑得很假,越是美术作品越显得假。真正的毛,那笑里面是藏着很多东西的,这个东西谁也不敢去表现,也很难说是画家们的错,只好就着那张脸画了。长成啥样就画成啥样,大艺术家和街边那些用炭素粉画死人像的,在这点上都拉不开多大距离。像这个巴甫洛夫,你看他画集体农庄的社员那几幅,就生动多了。因为这些是小人物,他不用揣着畏怯抖抖索索地下笔。

 

    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有兴趣,就是鲁迅为什么这么喜欢版画。我先猜想是不是那会的左翼画家们都比较穷酸,购置水彩和油画材料都太贵了,而版画这种形式如鲁迅所说,一支铁笔加几块木板便能表现得蓬蓬勃勃(大意如此,原话记不得了),便于推广。后来又觉得这个理由也勉强,也不是所有的左翼画家全穷成那样吧,再说想省钱干脆直接玩素描好了。看多了珂勒惠支或者巴甫洛夫们的作品后,我的结论是版画天生善于表现屌丝的生活,那种简洁的刀法用来刻画破烂的衣服,绝望的神情,包括天空惶惑不安的云朵,它具有先天的优势。你用它去复制巴洛克时代的贵族奢华,它也不是不可以,但视觉上的冲击力远不如细细打磨出来的油画了。这就像芭蕾舞一样,它本来让女人立着脚尖,就是要有一种高贵与优雅,再配上华丽的服饰才好看,整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白毛女去跳芭蕾,这舞跳得再好,舞台效果上还是相当别扭。鲁迅大约早就看出了这一点,所以老是鼓励屌丝青年用版画来表现屌丝生活,这便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结合了吧。虽然我很怀疑真正的屌丝们是否会看得懂这些作品,一个弄堂里为生活苦苦挣扎的理发师,他的家里挂的多半还是老上海的月历牌美女。你弄一张珂勒惠支的作品在丫床头,他肯定吓得半夜老尿床。

    由此推论,我觉得版画之所以在当下的中国不成气候,与屌丝们的地位不高有很大关系,大家关注的都是成功人士。成功人士当然还是不要太版画,否则容易跟强盗搞混了。


 

     说一下版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缅甸男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