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

(2013-08-30 07:33:59)
分类: 瞎说

    一个老朋友说,在同学聚会的时候他感到受到了冷落,这在某种程度伤害了他。他不断地反思自己到底哪儿说错了话,从而引起了别人的反感。想来想去,某个同学跟他谈到自己在婚外还有个情人,仿佛想听听他对这事的看法。他的回答是,只要自己喜欢的事就去做好了,虽然以他个人的观点,似乎婚外的偷偷摸摸并不能带来持久的快乐。我觉得这话几乎天衣无缝,除了略显正人君子了一些。但他担心的是,会不会因为价值观的不同,使那位同学与他产生了距离。

    另一个可能引起误会的话题在他看来与收入有关。他的收入应该说还挺不错,但有同学问及这个问题时,他小心地回答,也就是挣个零花钱吧。现在他越想越觉得这不是个恰当的回答,自己收入这么高,还只是零花钱,收入低的同学会怎么想呢?

    他无不羡慕地问我,为什么我说话比他更无所顾忌,却似乎从来不会有这方面的担心。我是怎样做到的。

    我问,你总是能从别人的说话里听到话外音吗?他想了想,承认确实是这样。

    这就是我们俩的区别。我告诉他,不管别人说些什么,不去想他的话外音,你就永远不会受到伤害。

 

    难道我们就不能避免无意伤及别人吗?嗯,这是个好问题。对于有的人来说,无论我们是多么的小心,永远都会踩到他的雷区。比如上面的两个问题,再给你十次机会来回答,受伤的依然可能是对方。遇到这样的人,看在老同学的情份上我们就选择沉默好了。如果是一个无需顾及脸面的傻逼,那么不妨使劲伤害他,他越是害怕听什么就越让他听个明白,最好让他恨不得立刻从楼上跳下去。反正这种人来到世界上就是为了让人伤害的,他命该如此,他能听出每一句话的话外音,他喜欢把人际交往当成一场SM的游戏,而他永远都是那个扮演M的角色。你就是把修辞学心理学的博士后统统拿下,在他面前也永远无法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成全他呢?

 

    好吗,我承认上面这段话我说起来有些冲动。很多时候我把善良混同于慈善了,只在心情最好的时候才把它赐于某些特定的人群。难怪老培根认为在这两种品质里善良更接近上帝的意旨。至于慈善嘛……呵呵。这位老于世故的功利主义者提到的“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虽然大多数时候是适用的,但他忽略了一个具有弱势心理的群体,或者说他本人根本不具有这样的见识,无法想像在一类人那里伦理永远只是境遇的附加,一但那类人认了死理,逻辑与修辞也无法把他们从深渊里解救出来。

    想开点好了,无法做到不去伤害别人,那就尽量做到不让他人伤害自己。

    别跟我说这很难做到,它需要的只是一点内心的强悍。如果没有这点强悍,那么受到伤害的永远是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镇
后一篇:麻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