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文莱教书的同学跟我在QQ里聊天,说到他不太习惯文莱菜的口味,就是太浓烈。比如有一道菜是黄油炼奶煮大虾,在他看来实在是有点太甜腻了,偶尔为之还行。我说这道菜完全可以不用炼奶,正确的做法是先用黄油把大虾煎一下,然后加入椰浆焖。如果还想更东南亚一些,还可以加些黄咖喱,辣椒碎,放入几片九重塔,出来的味道一定错不了。他很惊讶的说,你又没来过文莱,怎么能乱改这道菜呢。我说亲,我这人一向擅长举一反三,年底你回到珠海我就做这道菜给你吃,保准让你觉得比文莱还文莱。
我这一说你千百万别误会我是个美食家什么的,虽然我的动手能力不差,但大多数时候我对食物真的没什么要求。不仅没要求,而且可以相当凑合。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喜欢的那些菜对提高格调一向毫无帮助。我认为真正的美食都不应该太有卖相,材料普通,吃的时候能让人忘记仪态。一道模样儿过于娇媚的菜总会使我心生疑虑,觉得它一定是哪儿出了问题。这就像你父母给你包办了一个婚姻,入洞房后你掀开头巾一看,里面那位居然是范冰冰,你的第一感觉一定是,丫会不会得了白血病?
同时我也比较讨厌在餐厅里装成一见多识广的美食逼,在我看来一个这也不能点,那也吃不惯的同桌,除了败坏我的胃口,更多体现的还是他内心的卑微与恶俗。我也见过那种看也不看服务生,一个响指就把菜单麻溜儿说一遍的白领,我承认在那种场合来个响指的确显得很有气场,甚至灵光乍现,但那骨子里的轻佻总是让人联想到他在情场上八成屡战屡败,才要靠这些下三滥在豪华餐厅里挽回几分面子。要么就是个励志励过头的苦逼,抓紧这来之不易的饭点儿给自己来个从身体到精神的全方位深呼吸。
有回深圳来了个励志苦逼,他在电话里说找个有格调的西餐厅吧,我知道有一家的焗蜗牛非常不错,嗯,还有它家的金枪鱼。我说不,那地方吃不饱。他很诧异地说,怎么可能吃不饱呢,大不了咱多点两份。我说那也就是吃撑了,但不可能吃饱。他没辙了,说你提议吧。我说我想吃炒田螺。我看见电话那边一只呆张着的大嘴。好吧,那就这么定了。没事,今天我买单儿。
焗蜗牛换成了炒田螺,这使那天的话题回归到日常,我没有再听他谈形而上的个人发展远景规划。妈的别人一和我谈这个我就想一头撞死。后来我们吃完了一大碗炒田螺,觉得不够尽兴,又来了第二碗。我建议他不要老惦记着德国黑啤,我的体会是,与炒田螺最搭的啤酒其实是海珠纯生。他忙不迭地点头赞同,临走时,他打了一个长长的田螺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