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失的女孩

(2013-03-26 05:50:55)
标签:

长沙

女孩

井盖

分类: 瞎说

    我在一九八七年写的小说《歌地》中,想象了地狱的入口,觉得它应该藏匿在广西的某座大山深处,那是一个河潭,周围长满古老的龙血树,潭水呈深绿色,水面有浓得化不开的瘴气,绝对地寂静,即使鸟儿掠过也听不到声音,你只能感到空气是被划开的,露出一点纯黑的底色,飞鸟就消失了。想去地狱的人要唱着歌,一边拍着手掌,从岸边往漂满落叶的河心走去,一直走到河水没过头顶,另一个世界就算把这个人收下了……这是我年轻时的想像力。

    多年以后(马尔克斯句法,其实并不是很多年)林白在她的一篇小说里提到我的《歌地》,并把这个入口加以了改造,相信在北京某个嘈杂的地铁入口处就可以直接进入地狱。这个意象虽然有太直白的嫌疑,不过倒是拉近了人们与地狱的距离,让人觉得进出那里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甚至我们每天都可以去上好几回。但有人跟我反驳说,在北京搭地铁比下地狱难多了,不是你力气大愿意出一身臭汗就能做到的。没听说女的在那里面挤怀孕的都有吗?一个怀孕的女孩,她应该看到天堂才对。

    我彻底无语了。

 

    后来有一个女网友告诉我,她想像的地狱入口其实没那么复杂,就藏在洗手间的门后。她说半夜坐在马桶上,常常担心突然从下面就伸出一只手,把人往里一拽,自己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连最厉害的警察也不知上哪找去。我的眼前一下云开日出,一个美女坐在马桶上飞旋着来到面前。……这是迄今为止对地狱入口的最佳设计方案了,我甚至怀疑在今后的三十年内也不大可能出现比这更好的方案。一个地狱入口离我们过于遥远,就如我所描述的那样,那么人们要下一次地狱的难度就太大,这样的地狱也就没有了意义。林白的方案强调了入地狱的便利性,不足的是缺少隐密性。这点非常关键,否则它就会因过于暴露变得毫无吸引力。洗手间的每扇门后都是另一个世界,它闹中取静,排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干扰,即使消失在里面也不会留下任何线索,连独自击掌也免了,只需要轻轻推开那扇门,再脱下你的裤子……这样一条通往地狱的道路是多么完美!

 

    长沙那个掉入下水道的女孩,让我对地狱的入口又多了一层理解,就是它越来越不具备隐密性了。大街上,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一个生命卟嗵一下就被抹去,快得跟变魔术似的,就算发动全城的人都去找都找不到。

    可惜了那个女孩,如果她拍着手掌唱着自己的歌去那个世界,我会觉得她有点奥菲丽娅式的浪漫;要是她混在人群中消失在地铁入口,至少那一刻她的内心不会因为孤独而恐惧;就算她是从自家马桶“被盗”(这词用得真他妈好),至少看起来也接近一种宿命。可是人家好好地走在大街上,谁会想到那里就有地狱的入口呢?这该找谁撒气去?

    一种持续的情绪是会使人疲倦的,包括愤怒,包括对人性和道德的追问,也包括恐惧。总有一天,地狱之口会越张越大,越来越多,遍布在现实中的每一条必经之路。人们如庞德的诗歌所描绘的那样拥挤着往里走,幽灵般的面孔,潮湿的黑色树枝上的点点花瓣,既邪恶又后现代还有那么一丝奥菲丽娅的古典情怀,集河流、下水道和马桶之大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胡乱说花
后一篇:意淫一下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