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数螺线的快感

(2012-07-16 05:28:24)
标签:

蜘蛛

快感

理发

杂谈

对数螺线的快感

     《幻兽图鉴》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里面全是插图师们奇思异想出来的各种怪兽,大体上可视为一本西洋《山海经》,这里面提到一种蜘蛛怪,明知道是瞎掰,读起来却煞有介事:

     蜘蛛怪是一种体型与人相仿的巨型蜘蛛,生活在美国的东北地区。身为残暴的捕食者,它甚至能够比寻常蜘蛛更为轻松地悄然接近猎物并将其捕杀。因此,生活在蜘蛛怪附近的人都对它心存畏惧。为了做到被杀时不死,这种怪物会将自己的心脏埋藏起来。这样的保护性策略看似聪明,实际上可以被利用来反制其身。狡猾或幸运的猎人可以找到蜘蛛的心脏,并将其刺穿,不管心脏的主人离埋藏地有多远,它都会瞬间毙命。

    这个传说告诉我们,蜘蛛怪不是人的对手,原因并不在于它们不够强大,而是太没心没肺。一个把心脏埋在地里的蜘蛛怪思考问题时,自然是破绽百出。所以我觉得和这样的蜘蛛怪遭遇,并不需要特别的逃生技巧,只需要事先准备一块蜘蛛心脏式的物体带在身上,一但它出现并要向人进攻时,就拿那心脏出来吓唬它:你再敢靠近一步,我就把它戳得稀巴烂!

    蜘蛛怪再巨型,也只能灰溜溜地落荒而逃。等它回到藏心脏的地方,发现那个心脏完好地埋在土里,再想找人算帐也晚了。

    明明蜘蛛不是人的对手,人却喜欢编造很多蜘蛛吃人的故事来给自己练胆儿,我们在神话或者科幻电影里看到的蜘蛛,大多是那种瞪着八只发红的眼睛,高耸着毛乎乎的螯肢,走起路来像一座移动的城堡那样的异兽。只有蜘蛛侠是一个例外,不过严格地说他还不能算一只蜘蛛,只是一个获取了蜘蛛身上神奇法力的人而已。更多的蜘蛛怪们不是死于火焰喷射器就是在某种化学试剂中化成泡沫。这类意淫在好莱坞大片中出现的频率,与中国人拍抗日神剧大致持平。我经常想,在人与人的残杀和人与怪兽的争斗中,哪一题材看上去更无聊呢? ……在我们还没找到更好的练胆儿大法之前,这个问题先搁着吧。   

 

    从常识上来说,体形巨大的动物确实容易让人形成恐惧,幸好上帝在人类完成进化之前就已经把过于庞大的动物从地球上抹去了。我查了一下世界上最大的蜘蛛是在亚马逊雨林里,有一种食鸟蛛,体长有38厘米,体重差不多有半磅,不过它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交集,由它去好了,除非我去亚马逊探险,才需要重视一下它们的存在。倒是在爬珠海的野狸岛时,我发现山路边有一种体型相对较大的斑络新妇蛛。这种蜘蛛别看样子挺吓人,长着一副老巫婆的脸,对人一般没什么伤害,在我国的北方南方都有它的踪影。曾经有游客看到它后居然惊惶失措地向媒体报料,说发现了可怕的毒蜘蛛。媒体本来也不是什么专业生物机构,不管求证,先报道了再说,弄得有人以为好莱坞科幻大片里的故事就要在珠海发生了。其实它常见得很,没啥攻击性,虽然确是有些毒素。这样的无知总是让我们的媒体一再陷入肤浅的一惊一乍。再比如有一种小蜘蛛,它结的网上总是有不少近似英文字母的图案,我也拍到过好多次,但是它经常被当成自然奇观来报道。事实上小蜘蛛就那点本事,这种文科生,除了会码几个字一般也成不了大事,犯不着太把它们当回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显然要比我们高明,(法布尔那个时代对昆虫的定义可能不及现在准确,所以他将蜘蛛、蜈蚣和蝎子都算了进去。)他观察过蜘蛛后,发现它们的才智更偏向于理工科,有些可以视为很高明的数学家。在它们织的网里面带几个字母已经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织出了一种数学上很出名的“对数螺线”图形,这是一根不知疲倦的螺线,由一个点出发最后又回到那个原点,但不管它怎么变化,最后还是对数螺线。这种图形充满数学的美感,据说当初是笛卡尔发现的,再由瑞士科学家雅各布.伯努利进一步完善。很显然,蜘蛛们大多是雅各布.伯努利的粉丝,它们热衷于织造出的对数螺线形蛛网,也有向数学家致敬的意思。

    雅各布.伯努利最为世人知晓的名句是“纵使变化,依然故我。”他临死前要求将这几个字与对数螺线一同刻在自己的墓碑上。可惜雕刻师那天喝得有点多,最后刻上的竟然是阿基米德螺线。这任务交给蜘蛛们来完成,显然不会有如此大的失误。

    如果是给雅各布.伯努利拍一部传记片,我想最后的画面一定是他的墓碑边上有无数的蜘蛛网,镜头推近,那些蛛网上全是漂亮的对数螺线。   

 

    除了蜘蛛,法布尔还认为有些海螺和蜗牛的螺壳也是这个“对数螺线”的构造。也就是说天才的数学家并不只是蜘蛛。至于它们是怎样发现这个原理的,法尔布的有趣推论是(这个我们不必太当真),蜗牛是从蠕虫进化来的,当它还是蠕虫的时候,有一天晒着太阳同时玩着自己的尾巴,觉得那样舒服极了(我估计就是在自撸),就把尾巴揪成“对数螺线”那样来获得快感。久而久之,建造一个那样的螺壳的计划就形成了。嗯,你想想这个小家伙多聪明啊,它不再用费那么大劲去揪自己的尾巴,直接把快感交给螺壳去完成了。这跟人类造了一个自动快感器一样,套在老二上后不必自己动手,所有的舒服啊刺激啊就一拨接一拨来了。不担心精尽而亡的话,当家用电器置一个倒也不错。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了理发店门口那个不停转动的标志,好像也有那么点“对数螺线”的意思,你看着它一直往底下转,就是到不了那个极。我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对不对,但我知道这个转筒最早源于法国大革命,因为要纪念一个帮助了革命党人的理发师,就用了国旗上的红白蓝三色来装饰理发店,后来世界各国纷纷效仿,成了理发店的专用符号了。国内很多小理发店估计也没搞清它的由来,把它简化成红白两色的,黑白的,红蓝的……啥都有。但是你也得承认,现在中国人的快感确实也有相当部分交给发廊来完成了,所以人家转啊转的,目的就是让你看着看着就晕乎乎地进去,剩下的就看洗头妹的手法了,跟革命还真没什么关系。

   

     在好莱坞的练胆片《惊天蜘蛛怪》里,蜘蛛因为DNA突变成了巨大的怪物,到处杀人,然后靠一个女记者用各种轻重武器打了一遍,才算结束了这场浩劫。这种烂故事一点也不吸引我。如果让我来当编剧,它的结局应该是这样的,人们因为打不过它只好想别的怪招,一个聪明人发现蜘蛛怪在数学上的天赋,出主意说让它来参加“最强大脑”的现场PK,如果算不过人类就自动消失。蜘蛛怪同意了这个方案。人们选出地球上最伟大的数学家和它进行对数螺线的运算,算了几天几夜都不分胜负。后来数学家发现了蜘蛛怪在计算时容易出现的漏洞,终于在一道似乎无解的题上险胜了蜘蛛怪。于是蜘蛛怪哭丧着脸回到了外星球

     这故事听着有快感吧。   
对数螺线的快感

对数螺线的快感

对数螺线的快感
这斑络新妇蛛的脸还真像个老太太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石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