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刻

(2012-07-18 07:11:57)
标签:

鲍俊

石刻

文化

石溪

才子

分类: 瞎说

    珠海最近在石溪一带又发现了鲍俊的题书“龙泉”二字,这种摩崖石刻在桂林多得要死,在珠海这地方就比较稀罕了,所以大家也显得蛮高兴的样子,好歹离“文化沙漠”的嫌疑又远了一点。一个地方的文化底子是否厚实,我越来越觉得不是那有多少历史遗迹,而是人的心理承受力。你不把这些闲言碎杂当回事,反而衬出那个厚了,即便是脸皮子的厚也没什么不可。别人随便一句话就念念不忘地当真几十年上百年,就算再多翻出几块这样的烂石头来也打救不了你,没办法,谁让自尊心强得这么变态呢。

     鲍俊在晚清也算是一才子,诗书绘画都能来两下子。我看过他画的竹子,应该说很好了,至少挑不出大毛病,该有的灵动笔韵墨色变化都有,但也就是一才子之作,与开创风气的大家还是有距离。大凡才子估计都在这一水平线上下浮动,他们总是像某种附生的攀援植物,依靠着大家的强壮枝干生长。至于这回发现的“龙泉”二字,倒是横竖没看出个好来,也可能是我眼拙,或者功力不够,总之觉得那两个楷字书写得过于规矩,不像大才子一般都爱玩点儿俏皮。大老远的跑这山旮旯里,那个雅兴怎是这两个方方正正的结构能渲泻的。至于他在石溪另处留下名气更响的“一笔鹅”,倒还能看出些许才子式的洒脱。不过我本人一直挺讨厌这种乱画乱刻的,不管你是风流墨客还是凡夫俗子,到处凿石刻字总是有些缺德。但我怀疑本地的文化界可能不这么想,他们一定觉得鲍俊当年还是刻得太少了,最好是把整个凤凰山有石头的地方都给它凿一遍,再涂得红红绿绿的,然后我们就可以背着手牛气地跑到别人地头指手划脚了。

    由此推算,一个地方石头产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它的文化积淀。你让一文人骑马在内蒙草原上跑一天,也找不到一块可以刻字的石头,他指定会气得要发誓永不再踏上这块土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