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里生活惯了,你会很惊异乡下的影子,随随便便就搭在你的肩上,影子的热度,和它柔软的触动,会在身上一点点地立体起来。那是一种沾上就不愿再走的物体,在周身紧附着,让你跟这村子交错在一起。
城里的影子很少对你这么友好,它总是一大块一大块黑麻麻地罩下来,有如千钧压顶,再逆着你的步奏突然抽走,把你眼前截然地变成黑与白两个天地,让你的视觉习惯于一种坚硬,身体和意志都锤炼得毅然决然,与这样的太阳交流绝谈不上有肌肤之亲。
乡村里的影子大概也不愿意到城里去,那里实在是太堵,连影子都要争着地盘,一不小心自个儿就“没影了”,不像这乡下各影各的,所以才影出那么多的花式来。
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这里的光影不是直接从天上投下来的,它们总是先要落在地里才生成,再一点一点地借着植物往高处攀长,把最平常的树叶和枝干投出黑色的轮廓,高矮胖瘦地参杂在村子里,让那老墙老门老巷道都有滋味起来。这个过程很慢,是读着私塾的节奏,一句一句拖着腔地把自己张开,然后乡村就长长地透出了它在这天的第一口气,精神头也就回来了。
偶尔你会发现乡下的光影美学,竟然也不排斥毕加索,明明一幢泥坯老屋,却呈现着远道而来的色彩和线条,该黄该红毫不含糊,用的还全是原色,那样凌厉的分割与对比,让人怀疑落笔之处是否藏着刻意的初旨。这要是落在别处,多半是“装”得要死了,但你对着面前的小户人家只会有一股高兴劲儿,即使表面上只撇了一下嘴角,心里也早已七咧八歪地笑开。尤其是当街贴着的那些过时门神,被正午的阳光劈成阴阳两面,无论看上去多么残破,那喜庆的心性却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视觉艳遇想必谁也无法拒绝。
当然,这乡村的影子更多还是中式的细巧,疏密之间留着余地,透着一种话可以说尽事不能做绝的乡村哲理,婆婆妈妈的可爱得要紧。你从它们中间穿过,突然会有担心,这样的光影会不会也濒临灭绝,需要像熊猫一样保护起来。

它们总是先要落在地里才生成,再一点一点地往高处长


偶尔你会发现乡下的光影美学,竟然也不排斥毕加索

不像这乡下各影各的,所以才影出那么多的花式来。



疏密之间留着余地,透着一种不把话说尽不把事做绝的乡村哲理

村子就长长地透出了它在这天的第一口气,精神头也就回来了。

这样的光影会不会也濒临灭绝,需要像熊猫一样保护起来。

有一种读着私塾的节奏,一句一句拖着腔地把自己张开


它们不用担心自己会没影了



(照片摄于珠海斗门排山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