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买唱片的经历总是令人愉快的。我记得买的比较爽的几次经历都是在香港,除了最大的HMV,其它那些小店也都让我跑熟了。也留意过美国的唱片店,价格太高了,下不了手。
1987年去了趟上海,那时还是黑胶唱片与录音磁带并存的时代。我住在巨鹿路一带,陈村告诉我附近就有一个卖进口唱片的地方,然后指派了一位《文学报》的飒蜜给我当向导。那间店里的唱片真是便宜,前苏联、匈牙利、捷克的唱片为主,一般都是7元、11元上下,最贵的也不过20元。我那时对曲目和演奏家都谈不上有什么了解,基本上是哪个封面好看买哪个,还给自己规定,超过11元的坚决不买,就这样也一下花掉我好几个月的工资。回到家后再查字典,弄明白是什么曲目再后写一小纸条贴封面上去。这些东西现在仍然在听,都成了宝贝。
相比之下,天津实在让人兴奋不起来。2003年我在天津呆了四天,问当地的张美丽小姐哪有卖唱片的,她也不是很懂这个,说先到劝业场看看看。我们在那走了几家店我就蔫巴了,全是低劣的引进版,别说进口原版,连雨果公司这样的唱片都不多。
张美丽家住南开附近,在南大和天大的校门对面有几家颇具规模的音像店,我想这是大学区,玩品味的人应该不少,总会有些像样的古典唱片吧。没想到进去以后还是失望,根本不入流。
张美丽不想让我小瞧了天津,决心再带我去天津最大的书城看看。我们打了的过去,一看,就可怜巴几的一点菲利普与DG公司的唱片,不会超过20款,都是中价片,标价却要99一张。贵是意料中的,但没一张看得上。
又看到有国内引进RCA公司的69元版,这些在广州因为不好卖,早已降到了12元一张,在这里居然还是按69元在卖,真坚挺。
也许天津就这样了,我觉得再执意要看唱片也太为难张美丽了,后来就建议去茶馆听京韵大鼓。我们挤在一帮老头老太太中间,边喝茶嗑瓜子边跟着摇头晃脑,算是就这么把天津打发了。不过那个京韵大鼓还真是好听。
还是这年的10月我因为公司业务上的事去北京,临走前抽着空去了趟王府井,想看看外文书店里都有些什么宝贝。十多年前的印象,那里是个淘黑胶的好地方。
去了后才知道,黑胶是根本别想了,书店里摆得最多的是拿索丝的唱片,标明是特价,比广州还便宜,摆满了好几个柜台,粗粗一算也有好几百种吧,估计这间公司的货都上得差不多了。可惜拿索丝的唱片我不是很喜欢,它的一些精品(比如韦特指挥的《我的祖国》)我也都有了,所以没太关注。其它几家大公司的唱片数量并不算多,一般正价片在119元,比广州私人唱片行贵出40元,不过比珠海还是便宜一些。珠海书店里的古典唱片价格是最没谱的,正价片最高卖过145元。
还是一张没买成。有张马可波罗的精品——苏联红军合唱团专辑,只卖35元一张,这张我十年前就有了,倒是想可以多买几张送人的,但是送给谁呢?没想起来,算球了。
1998年甚至还想过开一间唱片店,专卖原版古典唱片。当时连地点都选好了,与店方的契约是不交店租,按卖唱片的利润提交一定的百分比给店方,这样经营上就不会有太大压力。正赶上珠海搞什么专项治理,不再允许任何新的音像制品店开张,说是配合打击盗版。本来也想给珠海也搞个形象工程出来的,可怎么说人家都不信你不会卖盗版,只好拉倒。所以你现在到珠海别跟我谈唱片的事,这里只有劣质的国产引进版,以及大量来路不明但质量最少比国产引进版版要好一些的仿真版。
我不说它是盗版而说是仿真版,是因为在珠海“仿真”是个香饽饽。当年邓小平南巡,在珠海参观的就是一仿真企业,从那以后珠海就高科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