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瞎说 |
说起来中国历史上诗人不少,爱国的也不光是屈原一个,却唯独为他留下了个端午节,我觉得这主要的功劳应该归功于吃。要是没有粽子,谁还老惦记着这一天呢?有的地方近年倒是又重新流行挂艾叶昌蒲、偑个香囊啥的,但我觉得这些都只算配角,真正唱主角的就是粽子。你别说,这粽子还真能倒转乾坤,硬是把一个凶日活活吃成个吉日。你要不了解历史的,光看着大家伙这一天的热闹劲,还以为是全体涨工资呢。
从屈原之后,中国的诗人运气都不够好,甭管你是投江还是卧轨,上吊还是服毒,都死不出个“节”来,最多也就是“日”一下。但我知道俄罗斯也有一个纪念诗人的节“费特节”。这位费特的诗看起来不怎么爱国,是典型的唯美主义,与屈原唯一的相似是他也选择了用匕首自杀,不过没捅到自己却把女秘书弄伤了,最终还是死于疾病。这么一位死相平平的诗人,在我看来好像没什么“节”的必要,给个“日”就可以了。俄罗斯人不信这个,或者说他们对诗人的热爱超乎了我们的想象,于是有了“费特节”。这确实是一个举国装A的日子,大家穿上节日盛装,在草地上静静地享受着音乐与诗歌朗诵,天地人一派纯净如洗。这时候要是有人在一边用鱼子酱涂着黑面包大快朵颐,估计会被大棒子打出去。
下面这首是费特的诗:《奥菲丽娅歌唱着,奄奄一息……》
我估计现在的文青看不出这首诗好在哪里,其实我也没看出来。不过你得承认它简单的韵律与画面中,还是有那么点王候之气。所以它再破落,后人也复制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