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尔木的怀念之四:城市田园

(2005-11-01 00:56:47)
分类: 散文
格尔木的怀念之四
那山,那城(上)

汉字


高原格尔木,尽管时不时让人迷惘,可是,它的地表和山脉褶皱还是真真切切的、有点粗鲁的推开一切清醒和困惑,直接逼近生命最潜在的意识,将生命基因储存的无意识记忆唤醒。
七千万年前开始的印度板块和亚洲大陆碰撞顶起的壮观的褶皱遗迹,如岩石叠积的万重冰峰,无数陷入彻底黑暗的山谷,纵横期间的荒漠草原河流,让身心不能不本能的颤栗。尽管那惊心动魄的抬升已归于平静,大地的演变已难以察觉,可是,人在戈壁深处的游走,在苍凉山脉前的眺望,还是让人从天地灵杰的自傲不凡,急速回归到自然之子的万般虔诚中,为身处地球史上一切造山运动的先锋地带——终而成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景色而震惊,惶恐,继而被感慨淹没。可能有人会说:你只是在青藏高原的戈壁和昆仑山之间走了一回,并没有站在喜马拉雅山山脚,更何况没有登上珠穆拉马峰嘛。是的,自己也觉得这是很大的遗憾,就说珠峰吧,思绪或许可以登上去假想一番,但此生和珠峰无缘是铁定的了。但换个角度想,昆仑山给予的视角未尝不好,望向西南,迭次陡升的地势在寒气缭绕的阳光中,托起宽达数千公里的高原和重重雪峰,一直向南,与喜马拉雅山高原一道,托起那举世瞩目的世界主峰;望向东方,是世界屋脊下望不尽的阳光和煦的肥沃平原,平时人站上去便陡增气吞山河之势的泰山庐山黄山,此时只成为比脚底沙砾还低的石头深谷,深谷之下,才是平原和点布其间的沙漠丘陵,还有劳作的人们,终而汇成贴着海面演绎的平原历史。
此刻的思绪里,这种视野就这样宽广的展开,有点不着边际。
从文明角度看,肥沃的喜马拉雅山南坡应该值得羡慕,也为珠穆朗玛峰隔绝了印度洋的暖湿季风吹遍青藏高原而遗憾,假如印度板块和亚洲大陆原来就是浑然一体,假如那次大陆板块的碰撞不是发生在印度板块和亚洲大陆之间,而是发生在其它大陆板块之间,那么,广大的青藏高原及其整个西部地区,自然会是森林蔽日,沃野万里的平原景象了,那样的话,亚洲大陆的文明形态以至整个世界的文明形态,比如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两河流域文明以及希腊文明一定会按着另一种历史轨迹演绎至今,一定会演绎出另一类文明融合的历史。
历史不能假设,只能说七千五百万年前开始的,被地质学称之为地球造山运动最活跃的第三纪,也许是大自然给后来的所有历史标下的必然轨迹。大自然在地球上用水隔出一个个海峡,让地壳相互顶撞,垒起一道道山梁,用沙粒布下一个个死亡之海,从而将地球隔成一块块彼此隔绝的地域。亚洲的黄土地,非洲的黑土地,欧洲蓝色海域间的岛屿上,那种风调雨顺,便像大自然为催发各种文明准备的催发剂。于是,打从一百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开始,迟至进入公元一万年后,人类先祖们的野蛮生存,逐渐呈现文明曙光。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次大陆,达罗眦荼人雅利安人逐渐发展起印度农耕文明;而北坡腹地的中华诸民族,由北向南融合,逐渐孕育了农耕和游牧双星闪耀的中华文明;而古希腊人在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畔的诸多半岛上,用巨石垒起了蓝色文明。
值得玩味的是,尽管世界上的各种文明,是大自然用石头,海水,荒漠隔绝出来的,但它证明,隔绝最终是为突破隔绝的准备,是为了最终的不隔绝;是为了在隔绝状态下,给文明的发育以搏击力的储备,组织协调力的磨合,优质品性的培养。而此储备,磨合,培养,不是将成长者锁在阳光里,而是让其于风雨野地的艰罹中,渐生坚韧,悍勇,忠诚和坦荡的优质品性。六七千年前以来的文明史正是这样,所有的胜利都归因于部落,民族,乃至国家的品行比失败的部落,民族和国家的好。六七千年前,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已经广泛散布着大众不知晓的、许许多多的带着初期文明烙印的部落,当时,在范围相对狭窄的地域内,一样存在部落间的交流和兼并,但是和人类几大文明形成时代的大规模的兼并相比,那不过像封闭在一个乡村里的少儿游戏。现代人津津乐道的几大文明,正是一部坚韧,悍勇,忠诚和坦荡的强悍部落兼并众多懦弱部落的历史,而且,胜利者往往落后于被兼并者,往往是社会组织系统落后的游牧民族兼并了社会组织系统较成熟的部落和城邦,乃至国家,在这个基础上,胜利者才汲取被兼并者的文明精华,才将人类社会纳入在不同信仰,不同生活方式的几大文明圈里。大自然早有了这种“安排”:在大山海水和沙漠之间的险峻中,潜伏着一个个通向其它地域的凶险四伏的通道,如若干山口和浅浅的海湾,只是越过它,得先越过自己的软弱和惰性。大自然看到了,意志懦弱的民族在凶险面前的缩头缩脚;当时社会发展较先进的民族,对那翻山越岭尽显的懈怠之气;只有渴望永远胜利的民族,和在落后中勃然发奋的民族,才显现出不惜牺牲一切,荡平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定意志和气概。于是,大自然笑了,将胜利的机遇,交给了勇敢且智慧的民族。
四千多年前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就是带着游牧民族的彪悍,从中亚高原进入达罗眦荼人的农耕文明社会,并给予其创造的哈拉帕文化以致命一击。当时,达罗眦荼人的社会发展阶段高于游牧生存的雅利安人,可是雅利安人却以令他们瞠目结舌的神勇和骠悍,突破了他们的城墙和发达,成为印度次大陆上生命和社会秩序的掌印者,在此基础上,印度文明在雅利安人和达罗眦荼人的融合中被创造出来;希腊半岛北部大陆上的多利亚人,是在进入并战胜半岛上比他们先进的迈锡尼和其他小国之后,才开创了给后世,以至现代社会以深深影响的希腊文明;而两河流域文明,也无不充满了勇者和弱者之间兼并被兼并的史事;在中华文明史中,发达和庞大的农耕社会曾数度被不发达和人数少的游牧部落攻破,并建立了累计达356年的元朝和清朝政府,也曾在其他外族枪炮威逼下,耻辱的签订城下之盟:自宋朝(公元960年)建立到覆灭前(公元1279年)的319年间,中央政府不断向金兵割地赔款;起自公元1840年至1949年前,社会生产力处于当时世界前列的中国,又开始被许多悍勇的外来民族屡屡侵入并割地赔款。
历史还在继续,中国不是还落后于从游牧和航海中炼了一身胆识的西方各国吗。
这些事例说明,大自然给予胜利者的荣耀背后,潜藏着自然铁律:它并不垂青人类的所谓发达和成熟——大自然才是唯一发达和成熟的体系,再此之下,人类只是所有有限物种中的一个出色者而已;并且,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一支所谓发达和成熟的社会组织体系,也是有限中的发达和成熟,足可以被相对弱的不成熟的社会组织所取代,奇怪的是,以前的历史也正是按着这种脉络演绎至今。如果我们足够真诚和清醒的话,是否可以读懂这个铁律?就是,如果大自然真的对人类社会有所垂青的话,是否就是人类诸多品质中的坚韧,悍勇,忠诚和坦荡,是直面一切强大现实,一切成规陋习,一切艰难困苦,一切危险挑战的品质?可能,这些品质里面才潜藏着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无限性。而所谓发达和成熟之后,惰性和犹豫就蜂拥而至,滋生出以圆滑,懦弱,献媚,奸悖和狭隘为时尚的社会风气,改者即坠,克者即毁,有限性表现得很是霸道和顽强。那时没有几个人会关心大自然痛心写下的结论——出局。
这些杂乱的思绪里,喜马拉雅山巨大冷峻的背影和向格尔木排列而来的重重雪峰和千里荒漠,在我看来就有了另一重意义:它们虽然没有珠峰南坡向南延伸的灵秀,不能给生命提供富足,不能成为早期文明赖以滋生和发育的摇篮,可是,精神已被物欲蚀得浅薄不过的我,这块土地不是最好的精神教育的课堂嘛,它将我撂在了赤裸裸的自然面前,忽然发现那么大的历史在脑际间显现,让我,一株骆驼草似的不起眼的小生命的思绪,瞬间跨越在悠久的自然史和文明史之间,虽然,山川戈壁简单的只是沙粒石头和骆驼草,却有生命的上帝——大自然给的点拨,这让我读到了人间任何人文大师的著作和教诲也难以企及的精神导向,让我从城楼的自我封闭中走出,审视了缔造中华文明也可能是确定了世界文明走向的造山运动的先锋地带的苍凉遗迹,也就牵着思虑倾看短短数千年的文明史,我承认自己的眼光再浅陋不过,还是发出感叹,感叹自然造化之诡伟,感叹文明兴衰之脆弱,才感叹生命之所小,之有限,有限的让人焦虑。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