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拿自己与别人比较有一种很易被忽视的深刻的意味,我相信人类个体之间是互为镜像的,它的万千姿态,有助于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只因我们对于摹仿具有一种信念,我们的眼睛在别人身上溜来溜去,目的多半是为自己找到一个目标,佛教徒因为佛陀的主张聚在一起,运动员因比赛而相逢,商人因利润而结交,科学家因对大自然的好奇而扎堆儿讨论,这一切在本质上通通是一回事儿,成佛、取胜、聚财,自然规律,全是人类发现的使人类倍感活力与价值的人类信念。
我相信,把这些信念当成真理是刻板的,因为信念也只是在与其它人生要素统一起来之后才更具意义。当你有一天说到终极之时,便是你远离它的时候,因我们都在终极之中,以了义说,世间每一物都显示出极终的完整,每一个人类个人体都是那终极的完美而活泼的体现,而不顾及我们的自我感受及社会评判,你觉得痛苦,因终极是痛苦,你觉得完美,因终极也是完美,以不了义说,我们的所知所见的全部宇宙也不过是终极之一毫微。
而了义与不了义间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只是提供了不同的修辞方式,它让你从不面层面去了解佛法,在这里,我必须指出,任何一个在我们世间生活的人,他只是可以了悟或发现佛法,却因受其因缘所限,并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显示,即是佛陀本人也是一样,他不幸的只能以佛陀的形式去显示佛法与佛性,而当他是佛陀时,他便不能是一株花草,而不能以花草的形式去显示佛性。
请自信,你的因缘是在你自己的领域里契入空性,也许你并不是刻意知道这一点,但也许你已做到过许多回了,因你的行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已合于正见,而你的上师的任务也只是启发你有意识地察觉出这一点——你现在还迷信于那些从容镇定的微笑吗?
呵呵,我以为,即使你形状歪扭,深感痛苦与绝望,却正确地做好了某些事情时,也许正是你见道之时。在这里,我要破除那些绝对的见道者,我不说他们是骗子,因他们并不知他们所处的境缘只是诸多境缘之一种,甚于他们以为的无缘境也是一种缘境,他们迷失在破碎的终极之中,无论是法师还是活佛,还是一个农夫,以空性见来识,情形都是一样的,并无道内道外之分,在佛法里没有权威,只有了悟,具体到每一个行者,以不了义说,无见并非正见,无见就是无见而已,佛法启示,绝对的客观性是虚妄的,有缘境即会有见,每一种认识都是由某一个个体认识的,把“我说”换成“佛说”,或是“如是我闻”,情形是一样的,事实上,是你在说。去掉所缘境而只说见地,是一种谬误。
正见必有其指向,“性空缘起”讲的便是这个道理,你必有所缘,而无上智慧并不是破除你与你的所缘境,或视二者为虚,而是让你认识到,你与你的所缘境无法分离,相互影响,且并行无二,换作一句哲学话语,无论缺少了什么的宇宙都是不真实的,已经发生的都发生了,尽管你未必知道,而没有发生的,则永远不会发生,尽管你也未必知道。
所谓如实便是此“如实”才是。
好吧,了悟了这一点,你也许可以长抒一口气了,可说佛法不过如此,是的,它就是如此,与世间万法并行无二,只要谈到殊胜,即是不了义,呵呵,它平等吧?
有些佛教徒还会不甘心地说,“我承认世间万法皆有殊胜,但佛法更殊胜!”,唉,这是又回到终极所缘之中,信徒何时才能以平常心看待佛法呢?
若有人问我:你是把佛法当宗教还是哲学?还是仅当世间一法?
我是把它当作世间一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