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辑部时评 之 15000元能消费什么

(2005-11-01 19:30:42)
 
这是一个来自生活的问号,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课题。整整十年前的这个四月,京城某报开辟了一个调查专栏,专门请读者来谈“如何花掉15000元”。当时,人们头脑中的参照物有两个:一是邓小平刚刚发表了“南巡讲话”,大家都开始想怎么加快致富;二是北京的百货商场里第一次出现了34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标价正好是15000元。
十年前我们能用15000元买什么?翻一翻那个时候的报纸,我们的记忆被这个有趣的问题再次打开。在1992年的4月,广东的一位个体户将一辆花15000元买来的农用车开上了深圳的大街,大家在为他的致富干劲儿拍手叫好;北京的一家旅行社新开辟了一条标价15000元的线路,旅游的内容是新加坡3天加上香港2天,旅行社正翘首等待着第一个报名的人;一位报纸的读者开出了他自己设计的“15000元”最佳组合——21遥,录像机,双门冰箱,双桶洗衣机,六个喇叭的台式音响,外加一辆孩子吵着要的山地自行车。
十年的跨度,足以将人们的消费目标提升一个层次,更何况我们生活在一个正经历着时代巨变的国度里。今天,如果我们让一个城市人来设计“15000元”的去处,他的回答应当是五彩缤纷的——在2002年的4月,15000元已经可以买4台34英寸的国产彩电了,但消费层次的提高,已经不再是“量”上的简单重复。他可以用这些钱去交首付款,当天就开回家一辆最新款的富康、赛欧或是派力奥;他还可以凭借这15000元,去办一个15万元左右的商品房贷款。当然,如果他喜欢旅游,拿着15000元的旅费,今天已经可以去趟澳大利亚,或是干脆来个土耳其、埃及神秘之旅。
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不仅有物质的积累,还有观念的更新,与体制渠道的不断疏通。把“15000元”的这条旧闻拿来做一番新读,我们发现了一个值得回味的变化——即便拿出比15000元多上好几倍的金钱,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在十年以前的消费政策与体制环境中,你也不可能用多样化的购买方式,来很方便地成为一车之主、一房之主,或是一位越洋远足的游客。
物质的逐步积累,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在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消费政策与相关体制的突破,就成为了决定社会消费水平能否顺利升级的核心因素。从十年来的点滴变化中,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知道,这也是决定着未来十年里我们的消费者能够有何作为的关键因素。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在上周的一则最新广告中说,租一架公务专机飞行一小时的价格,只有15000元。相信十年以后的又一番旧闻新读中,我们还会有惊人的发现。
 
(本文写于2002年4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