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3日)是到南非的第二天了。很多朋友获悉我到南非之后都感到惊讶:这个时候去南非干什么?难道是为明年南非世界杯赛做准备?当然不是,我是来接受一场“头脑风暴”——关于互联网运营的“洗脑”行动!

我的学习之地
第三个“十年”开始了
大多数人依然还把我当作是一名足球记者。这也没错,因为我现在依然还在从事采访工作。但更多的人恐怕并不知道,从去年10月1日开始,我的角色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整个体坛传媒集团的工作需要,我转而前往负责体坛网。从那一刻开始,注定了我的角色必须要进行转换。
有的时候,你真的很难说清楚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就像20年前,当我开始从事足球报道时,经常挂在我嘴边的一句话是:“中国足球?有啥好写的?”所以从1988年9月份发表第一篇文章开始,我很少涉足中国足球。第一个十年,我的报道就是以国际足球为主。因而当年被人检举《中国足球十问》是出自我的笔下之时,很多人都感觉很意外也很奇怪:“你不是不写中国足球的吗?怎么想起来写中国足球了,而且一写就‘出大事’?”
在经历了1996年《中国足球十问》封杀事件之后两年,我于1998年底重出江湖。连我自己都说不清楚,重出江湖之后采访的的第一项赛事就是曼谷亚运会,而且就是跟踪报道霍顿所率的国奥队。而自那以后的整整10年,我又几乎以报道中国足球为主,偶尔也涉及国际足坛。这第二个十年间,虽然中国足球每况愈下,但我却越来越觉得报道中国足球才是最有意思的,反倒觉得欧洲足球很难再提起我的兴趣。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
至2008年9月底,体坛集团“老大”瞿优远找我谈话,说让我去负责体坛网。这又是一个我怎么都不可能想到的事情。虽然这么多年来已习惯使用互联网,并每天大量浏览获取相关足球信息,但我从没想到过自己要去管理、运营一个网站,而且是体坛自己的网站。于是,第三个十年就这样在这种茫然中开始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后面的人生之路看起来是离不开互联网了。
南非之行就是安心学习
虽然天天离不开互联网,但管理与运营互联网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虽然自己从一开始就下决心要好好学习下,但因为日常还需要应付诸多采访事务,加上网站本身日常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根本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时间来学一些与互联网有关的东西,更谈不上学习其他成功网站的有关赢利方式,从而找到适合体坛网自身的赢利模式。
这一次,南非方面专门组织了这一次有关互联网的学习机会,体坛集团安排我参加这项活动。于是,我便有了难得的机会。这次学习班由南非NASPERS出面组织,并专程邀请两位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具体分析互联网的案例。对我这样一个对互联网几乎是一窍不通的小学生来说,无疑就是一次“头脑风暴”——让自己“洗脑”,更好地让自己从平媒转型到互联网!
而且,这次到南非参加这次学习的总共有50人,有专门从事互联网工作的,有从事手机报工作,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可以说都有“新媒体”的实际工作经验。唯独只有我一个人来自传统媒体——平面媒体,刚刚跨入“新媒体”行列。于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觉完全是全新的。

我的坐席
第一天的学习,让我感觉像是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今天一大早6点就要起床,7点就集体离开下榻酒店,前往开普敦当地的Old Mutual
Bussiness
School。从7时30分开始,50名学员就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都是事先下发的互联网案例材料。从8时40分开始,学员们走进课堂,开始听课,一直到中午12时下课。中午12时至13时为午餐与休息时间。从下午13时开始一直到傍晚18时,继续上课。随后,大家一起来到当地的一家餐厅,共进晚餐,直至8时50分才离开餐厅,回到酒店时已经是当地时间晚上21时15分了。晚餐之所以安排那么长时间,按组织者的想法是让大家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未来数天时间里,每天都将按照这样的节奏进行学生生活。这何尝不是一次“洗脑行动”呢?
2009年3月23日晚于南非
【我在体坛网的博客】
【体坛周报官网-中国体育门户网】
【美女记者深夜送行留洋球员】
【施拉普纳回访中国抢球迷照片】
【著名球迷国安长毛:李章洙是我干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