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月29日,对王府的批评,科莱里

(2005-12-29 21:09:50)
 
科莱里的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有关对周刊今年最后一期封面故事的批评都对,封面故事应该到现场去发现问题,这是策划时候的问题,希望通过王府的衰败来表现贵族的没落。记者在现场采访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找到了贵族后代,但他们未必能够说出故事。于是只能借助书本。今年的封面故事要断绝这种状态。

  这期封面我自认为马戎那篇还是有故事,写出了贵族的淹没,有沧桑感。

我希望大家体谅的是,一本杂志与记者的操作,包括我自己写文章,在运动中总是有很多变数,有许多时候不是人力所及。比如我们都希望文章能做好,但往往花了劲还是做不好。这种情况是常态,因为总有时间约束在那里,不如意事总十有八九。所以只能请大家体谅。我所能保证的是,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尽量做好,请大家检验一个整体质量。

  因为这期周刊明天要完成,这两天极忙。我自己的专栏至今只写了800字。如果时间充裕,每周我都会读好几本书。比如上周写曹操乐府,曹操所有乐府来回读了3遍,中华书局出的三曹资料曹操的部分读了两遍(我买的此书,读完两遍才发现从第五到第二十页是重复的,所以看晕了)、读了《三国志》与《资治通鉴》的有关部分、张作耀的《曹操传》(此书写得并不好),还读了萧涤非的《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此书很有质量)等。这周太仓促,就只能写记忆中《冬天的树》了。我一直觉得,冬天赤裸裸的树,那些繁枝才是最美的。

  晚上回家路上听科莱里的小提琴奏鸣曲,他本身是小提琴演奏大师,是小提琴技艺的奠基人之一,这些小提琴奏鸣曲真是美到令你叹息。由此感叹的是,所有的传统历史都是以牺牲毛细血管作为代价。其实科莱里的奏鸣曲影响了巴赫与亨德尔,但他们后来被史学家写成的音乐史中放大的身影却遮蔽了他,所以历史都应该从现在多元体察的角度来重写。再想到的是,意大利人在音乐史中的重要性,其实也是被传统音乐史所扭曲了。因为我们过去往往鄙薄技术,但其实恰恰是意大利人精湛的技术奠定了后来的发展,比如奏鸣曲这种形式。我们过去往往鄙薄精致,其实精致是艺术的基础,技术是观念的基础。没有精致与精湛技术的观念一定招人讨厌。

  科莱里的精致与精湛,都令我重新对许多问题作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