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6年第一期周刊汇报

(2005-12-27 10:59:04)

  这两天都在忙新年第一期周刊。作为一个办刊人,每年总要有一番努力,使刊物不断成长,以回报读者支持。今年周刊邮发征订增长了33%,可见读者厚爱。

  今年周刊的目标仍然是更好看、更有可读性、更多有用信息量的调整。我给编辑部与发行部指定的目标,是要以在上海的实销量作为定位调整目标。我始终认为,上海读者的消费选择更趋理性,他们会更强调刊物对自己的意味与有用性。这种理性消费应该是媒体以后良性发展的方向,也就是媒体在读者选择中应该是必须而非可有可无。必须的意义,一定要使每一页价值相对提高。这当然还有很多路要走。

  封面故事的调整,我们的共识,第一是坚决回到对故事的叙述,写好故事,而不是僵硬的报道。另为体现“一本杂志与他倡导的生活”,应该能深入浅出讨论故事中的问题。这一期我们做的是《慈善改善世界》,写得最好的故事是王鸿谅关于陈易与对她捐助款的追问的反思,提出的问题是,究竟以一种什么心态来对待捐助与被捐助问题。如果都以怀疑论的态度,慈善就很难变成阳光下的温暖;而反过来,作为被捐助者又如何回馈于向你捐助者。这是一个社会健康中极重要问题。这个封面故事的开头是苗炜写的,我跟他说,很难你写5千多字的长文。这封面故事的弱处,是我希望能从经济学而不是社会学角度,来说清楚慈善对经济发展的意味。大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用于慈善投入,除形象广告的意义,还有没有在循环中拉动利润增长的意义?我希望邢海洋来完成,但最后因太仓促,还是没有能跳出社会学的重心。

  如果说封面故事是脑袋,要体现一本刊物的思想与智商,那么肚子部分也就是五脏六腑,要体现各运行器官之间的关系。我们讨论,2006年肚子部分,要做好“城市”、“人物”、“历史”、“口述”、“旅游与地理”这几个栏目。我们重新确定了定位,是要探入细部。“城市”要探寻城市的味道所在,这味道是城市自身生发出来,也就是民生所在,讨论它怎么在改变。“人物”要探入热点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探入他的生活市井。“历史”我们想沿袭“重访现场”的做法,一年可能就一个题目,做成连续报道,2006年就想做好中国的铁路发展史。“口述”其实是李菁已经在做的人物从自己角度对历史回顾的记录,这期她采访周海婴,其讲述生活中的父亲鲁迅真的很感人。“旅游与地理”我们也想将旅游地与人物联系在一起,这一期做海参葳,与流放远东的诗人吴兆骞联系在一起。

  周刊的腿,我以为是科技与新知,这也是将来时代发展速度的方向,除特别报道会进一步讨论新问题外,2006将加大科技报道篇幅。这期特别报道做网络杂志,也就是新的传媒形态。而科技报道一共做了7页,以5页做有关针对具体病灶的靶标药品的一组报道,然后就猛犸像的研究采访了最权威研究者。鲁伊主持的这两篇报道非常有质量与分量,她在给我的邮件中说,这回我们真的与世界同步了。

  最后是屁股。对刊物各部位分析我是向钱刚学的,他在创办周刊时就认为,最后应该是花屁股,也就是屁股要五彩斑斓。除现有文化报道、音乐、电影外,屁股除专栏,还要体现健康与消费的实用与趣味性。我们将理财与消费组合成一个对开页,也把健康做成一个对开页,尽量能做到实用又有趣,专栏方面,邹剑宇已经新开了一个“互动娱乐”,利用他特长,来讨论新媒体杂交中的财富机会。孟静的“秀”吸取大家意见,让她写成八卦话题,更好看。周刊专栏还是以“自留地”为主,也发挥每个周刊人的特长与能量。邢海洋的“投资物语”、王小峰的“音乐”、舒可文的“艺术”、李孟苏与曾焱的“话题”、鲁伊的“科学关键词”、尚进的“技术”、困困的“流言”、小贝的“书话”、袁越的“生命八卦”都已有很好基础。加上小宝的“阅读”、林鹤的“建筑”、殳俏的“美食”,专栏其实已经不少,2006要再把“思想”做好。最后一页,我们调整后,就打算做成“个人问题”,真实地反映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麻烦与问题。

  这是第一期,一个新开始,我们希望每天都在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