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年级课本中的新诗--读臧克家的《村夜》

(2006-11-12 11:25:44)
分类: 我们读诗

那样的村庄不是家

—-读臧克家的《村夜》

 

家是温柔的巢穴,家是宁静的港湾……对于家的美好,我无需赘言,同学们自在体验之中。然而诗人臧克家《村夜》所描述的那个家的恐惧和心寒,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村夜

 

太阳刚落,
     大人用恐怖的故事
     把孩子关进了被窝,
    (那个小心,正梦想着
    外面朦胧的树影
    和无边的明月)
    再捻小了灯
    强撑住万斤的眼皮,
    把心和耳朵连起,
    机警的听狗的动静。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是在苦难中浸泡着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大部分河山,国难当头,人民在死亡的边缘挣扎。《村夜》为我们记述了这样一个村庄的夜晚:太阳刚刚落下,还只在黄昏的时候,大人们就用恐怖的故事把孩子们哄上了床,躲在被窝里睡觉,还要把本来就小的油灯,捻得更小。既使是这样也还不够,千万不能和孩子们一同睡着,哪怕瞌睡得眼皮仿佛有千万斤重,也要强撑起来,把所有的警惕和观注,都放在耳朵上,用心地听外面狗的动静。而那些孩子们呢,他们是被迫关在这被窝里头的,其实他们的小心,小小的心灵,很不甘,正在梦想着外面的世界,想着小树林的攀爬与躲藏,想着明亮的浩月下的追逐与呐喊。

 

孩子的梦想和大人的极端紧张,构成了强烈而尖锐的对比,我想:那“恐怖的故事”,绝不会是“狼外婆的故事”,也不会是“鬼的故事”。尽管这样的故事会令孩子们多少有些恐惧,但绝对是“关”不住他们的。那究竟是什么可怕的事呢?使得大人们不敢点灯,不敢入睡,彻夜啼听着屋外狗的动静?惶惶不可终“夜”啊,那就是可恨的敌人!那些拿枪的豺狼,他们没日没夜地抢掠、放火、杀人!劳动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

 

为什么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在自己的家园里还是如此的惊恐慌张?是敌人的侵略,把我们的幸福一扫光!人民的苦难是我们的悲伤,人民的苦难是我们勇气的来源,我们要结成铁壁铜墙,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

 

诗人观注着社会,观注着人民,在流泪,在悲伤,也是在期望和唤醒,在把战斗着的勇士们歌唱!

 

日有三餐,夜有一宿。诗人抓住生活的真实,从一个片断来反映世界。我们可以从“刚落”、“关进”、“再”、“捻小”“强撑住”、“连”、“动静”这些词,来把握诗人所描述的意象,感受到诗歌意象生动的感染力。

 

诗歌要用生动的形象来说出诗人的思想和情怀,伟大诗人的作品无一不是这样,那些一心一意挖掘自己内心的荒诞而忘记人民的所谓诗歌,正被人们冷冷地抛弃,这也是当今诗歌的某一个侧面,我们不能不警醒。

 

读罢全诗,我们无不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而自豪,那亡国的悲,失去家园的痛,是永远的恐惧和黑暗,那样的村庄不是我们的家,我们要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我们要珍惜和平建设美好的和平家园!

 

同时,我们也感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忧天下的高度责任感。不关心人民的疾苦,诗有何用,当诗人又有何益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