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年级课本中的新诗  读泰戈尔的《金色花》

(2006-11-06 13:40:33)
分类: 我们读诗

我是躲在高枝上的金色花朵

—-读泰戈尔的《金色花》

 

泰戈尔的诗,我从中译本中还是算读得比较多的,我读到的大部分好象是一些写爱情、写母子之间的爱的作品。总的印象是诗人观察与表现十分的细腻,那一份真挚的情谊,刻画与传达得十分到位,让人感到亲切、美好和幸福。读泰戈尔的诗,使我有一种深深的体会,那就是“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而,也就更加觉得生活是美好的,我们要去学会爱,去更加热爱生活。

 

                                  金色花
                                    

                               [印度] 泰戈尔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么?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金色花》是一个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完美作品。我们如果为了更好的理解作品,把它分为两条线来理解的话,会更清晰。它的写事是很简单的:玩皮、淘气的小孩常常不知跑到那里去玩了,妈妈总是要去找他们,唤他们,唤他们来到身边,或是吃饭,或是洗澡。而孩子一旦回到妈妈身边,总是不肯吐露自己的小秘密,吱吱唔唔地搪塞过去,而妈妈也会不在意地疏忽过去,不再追问。——这样的童年与少年生活,镌刻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里,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第二条线是作者代替儿童们回答了那个不存在的“妈妈的追问”——说出了儿童们到底在哪里,到底干什么去了。这第二条线是作者诗意的飞扬、想象的美妙与神奇:“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原来“我”是“长在树的高枝上”去了,在“风中摇摆”着笑,“在新叶间跳舞”呢!当妈妈呼唤时,故意地躲在那里“匿笑”,不做声呢!作者就是这样巧妙地填补上了日常生活中的“问答”空白,展示出一个淘气孩子的单纯、幼稚、可爱的思想与活动——就在妈妈身边,却要让妈妈“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将自己的“阴影”落在妈妈的头发与膝上,还要“正投在”“所读的地方”!当妈妈掌灯“到牛棚里去”的时候,“我”才落到地上,变回成一个孩子,要妈妈讲故事!

 

全诗自然流畅,轻快活泼,人物对话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变化。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12小结是写“我”是一朵淘气的金色花,躲着妈妈在树上玩耍不回答;第36小结是写“我”如何淘气地捉弄工作中的妈妈;第78小结写“我”不把实事告诉妈妈。第1小结从假设开始想象,第3小结承上启下地过渡。第456、小节并列式地写妈妈工作时的三种情况。第78小节照应全诗,作出小结。小结什么呢?不告诉妈妈。然而“我”却全部告诉了读者!这种看似“成功地撒谎”,却“露出了马脚”,很是有着儿童的情趣特征,也是诗人观察、切入写作的角度来结构全诗的技巧的高超之处。

 

课文对“匿”字有注释:偷偷地。从内容和意义上讲,是翻译得相当准确的。但从新诗的语言及散文化来讲,“匿”字在汉语中非口语化,有些破坏全诗风格。“工作”一词也有点不切合中国国情,似改为“生活”或“活动”为好。——这都是翻译的问题。我这样说,总显得有些鸡蛋里面挑骨头地好笑。

 

全诗应该是叙事诗,当然抒情是诗歌的主要功能。所以,夹叙夹议的特点也就十分地明显了。当我们沉浸在童年顽皮的回忆时,如果把这首诗推荐给父母看看,我想,做父母的,不仅可以获得我们以上的全部美感,而且还有一种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天伦之乐的感受的。所以我说:孩子是小鸟一样的金色花朵。但我想,同学们更愿意说的是:我是躲在高枝上的金色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