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旅行日志 |
南岔古渡
我原想等发春水后,这河里涨起了大水,淹没了那两边的沙洲,河流变得宽阔些了来的,但还是妒忌不得早早地来到了这里。
这是我第一次过南岔古渡。
湘西桑植县志上记载,清朝末年南岔就有这渡口了。现在,这个渡口岸上是个公共汽车停靠点,当然也就有了两三个小店子,使这渡口显得有些热闹。走下二十来米长的条石砌成的石坡,就是河边上船的码头。码头全是用石块摆成的,船就靠在码头边上。有好些个妇女在码头边上洗衣服。河水很深,那水清澈得见底,那些卵石呀什么的,看得一清二楚,使你
那古旧的渡船在你脚边一声也不吭,老老实实地等待着你踏上去呀。这就是老人们说的那条,姓王的人家祖传驾驶的古渡船么?
船的外表是一层黑色的硬壳,想是那层防水的桐油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变化而成的吧!驾船的老头和孩子,是第几代渡夫的传人呢?坐在这古老的渡船上,轻轻地随波摇曳,老艄公的桨声仿佛在读着一页历史,那么古朴,那么醇厚,那么沉重。
由于沙滩水浅,船不能靠岸,人架起了两根树做的简便木桥。船头靠上去,下船过桥才到岸。其实呢,并未到岸,离岸还有五六十米;其实呢,也不是沙滩,而是卵石的洲,这也许是湘西北河床的特点吧。许多人在洲上挖掘着卵石,一堆堆地堆着,在暖烘烘的阳光下,许多妇女在卵石堆旁叮叮当当地锤着,把大的卵石碎9小;许多男子汉在光着脊背,把一堆堆卵石装上开下河了的载重汽车,大约是拖到城里去建设某项工程。这些各式各样,各种颜色的卵石,是河水与河床长年累月爱情厮磨的结晶。今天,他们被运走,去走进经济建设,这功劳也有河水的一半啰!
这河水,吸引着我沿着她卵石的洲向前走去。
河水在山脚边前,变浅了,变急了,流得哗哗做响。山开始两边对峙起来,陡如墙壁,猴子也许都攀不上去,显得是那样的巍峨挺拔,云挂在山尖上不动了,难怪它叫卧云山!河流也在峡谷里变得窄多了,深多了。走在峡谷里的路上,俯看低于脚下十多米处的河水,心情又平静多了,似乎有峡风贴在水面上吹拂,粼粼荡起层层翠绿的波;这水象是用绿色的颜料染过,深邃、宁静、温柔;对你充满一种诱惑,如一支手臂拽着、推着你去下河荡起小舟,撑起长篙,去拾取那绿的波纹与涟漪;伸出胳膊,让这水给你染出个绿手掌、绿手臂来。偶尔有小船满载木材或满载卵石从峡底浮出,更添幽静的情趣。走在这行人特少的峡谷里,禁不住要“噢~~~噢噢~~~”地扯起嗓子高声叫喊,于是呢,那两边的山壁,就会把声音回过来;我听了,觉得还有一个我藏在对面那坚实的山的肚子里,也向着山“噢噢”地叫喊呢;我屏息细听,还发现这山把我的声音还加上了一点山歌人的韵味儿。我忽然想到了三峡,虽然南岔的卧云山峡谷没有三峡那么有名望,但它的山同样高竭行云,只是峡没象三峡那么凶险,水流也不象三峡那么急剧,水是绿的,水平坦如镜,兼有三峡的阳刚,桂林的阴柔,有一种秀丽与雄伟揉合的各谐之美。在湘西北,这样的峡很多,如果说这就是湘西北山与水的一大特色,也是恰如其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