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新安晚报文章:陈家桥的寻根寓言

(2012-09-08 17:37:47)
标签:

文化

                                     陈家桥的寻根寓言   

                                                                                                                                                                       肖涛

    “会讲”,来自于陈家桥不拘一格的叙事技巧。窃以为《一个女人的五故事》乃陈家桥的独出机杼之作。细数当下,还无人能与此相比。

    无人能比,即在于凭借我的阅读史,当下还找不到这样一部书,它的结构力,能让我折服得五体投地并缱绻神往、心神俱震,以至于读后释卷许久,也难以忘却。

    真的没有。莫言算是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家之一了,但终究廉颇老矣。或许他说过这样类似的话——视角就是文体。

    陈家桥小说的文本政治,凭借的就是视角功夫,用五根大力鹰爪功的手指,生生地将我脸上和内心那块麻木荒疏的皮,揪了下来,并烙印上五个血淋淋的爪痕。

    现在还疼。

    疼什么呢?

    疼那个叫许青的女人。

    她是陈家桥小说“会讲故事”之“故事”的主人公。“会讲”加“故事”,二者不可或缺地构成一个小说家及格的通行证,如果二者都优秀,那么小说家肩上的担子就平衡了。一者虚,一者实,前者不可见,后者可见;前者为形式,后者为内容;前者为“叙”,后者为“事”,前者为“会讲”,后者为“故事”。

    许青的命运故事端的精彩绝伦,特别当你注意到一个男性小说家即如陈家桥这样来讲述异性故事时,你不难发现,这里充满了一个作家的“自我变形记”。

    从此看,小说的“会讲”不仅包含了视角技术,其实还糅合了小说家自我的变脸术,亦即变声。你能吗?

    我知道我不能,所以只能读,用心去读,彻底忘我地去读,去咂摸那个隽永的意味。而这些意味又是碎片化的、零碎性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此起彼伏的、错落有致的,混同毕加索立体派绘画“眼中”的那些头面躯体。

    许青的命运就这样。她从事的职业也如此。她的经历也如此。她的生命小史也如此。她的记忆一贯如此。一如我们本来也如此。回想一下,不就是这样吗?

    那么我们的主体性何在?亦即是我们到底是谁?我有无数个身份,一如许青也有无数个身份。单一身份证或名片,无法容纳或印记下如许众多的身份,因此主体注定是分裂的,它永远找不到一个固定的空缺器具,用以盛放那个漂泊的灵魂和那些个呈现在他者视界中的小我。

    就此而言,《一个女人的五故事》其实也是一出流浪的现代人之寻根寓言。它是小说家陈家桥的诗性哲思。(转自《新安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