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问题试题算满分制造另一种不公平

(2009-06-30 06:38:01)
标签:

杂谈

高考问题试题算满分制造另一种不公平
     文\戈 贝


  新华社6月13日报道,甘肃省今年全国普通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Ⅱ卷第23题印刷不清晰,提供的答题条件不完整,试题难解,3个得分点除空白卷外,不管答案为何均按正确答案对待。这个看似公平合理的评卷方案却有待商榷,核心是考生的时间和能力问题。


  对部分空白卷考生有失公允。这个评分方案首先是基于考生在这个题上写的有字,潜台词是你写了字就表明你在这个题上花费了一些时间,你可能是懂的,只是因为答题条件不完整而无法解答,所以给满分。戈贝曾经从事过多年教育,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习惯,之所以说是一部分,是因为其中确实有一部分空白卷考生根本不懂而直接放弃此题的。有的学生很“诚实”,只要自己不能肯定是对的他就不会往上写,从考试的角度讲也是为了节约时间,但并不表明他没有在这个题目的解答上花费时间,甚至很多时间,毕竟是一道13分的大题,这里花费很多时间,那么对于其他可能相对他而言比较容易的题目因为时间紧张或许就会出差错,相当于扣了他两次分。因错致错可以有分,因错致空却没有分。


  对部分优秀的考生不公平。特别优秀的考生可能一看就知道这个题目无法解答,既然无法解答他肯定不会答,按评卷方案不答就没有分,我们总不能鼓励孩子们知错犯错吧。可是,或许有些考生根本就不会做而胡乱写上个数字,他却得分了。这样一对比,弄得我们直犯迷糊,我到底要选什么样的才?比较优秀的考生可能是最吃亏的,他们觉得能够做出来却又没有十足的把握,会在这个题目上纠缠非常长的时间,一种结果他仍然没有做出来,没有填写答案而没有得分;另一种结果是他填写了一个他自认为正确的答案,虽然按照评分方案他得分了,可是用在其他题目上深入思考和反复论证的时间就非常少了,假如一个和他同样水平的考生早早放弃此题或胡乱写个答案而把精力放在其他题目上,那么有可能同样水平的考生最终成绩却相差甚远,对于一分一厘都决定一个人终生的高考来说显然太亏待他们。


  对部分较差一点但懂得“应试技巧”的考生是最有利的。戈贝原来是从事的语文教育,在指导学生应试时,会反复强调不允许留空白,先易后难有选择性的做题,最后实在做不出来的题目,只要时间允许都要填写上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我想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也符合语文这一学科的学科性质,以至于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类似“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妻妾成群”啼笑皆非的高考诗词填空。文科多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最佳答案,理科则有所不同,理科虽然过程有最佳和一般之别,但结果往往具有一致性,多是标准答案,不能说结果是个数字你画个小乌龟也给你分或满分,怎么也讲不过去。


  高考中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所有的补救都是苍白的。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甘肃省政府对这一问题应该说是高度重视的,要求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本着对每一位考生负责的态度妥善解决,给考生一个客观、公正、合理的结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卷细则,最终兰州大学组织学科专家组成员和资深中学物理教师反复论证也制定了这样一个评卷方案。如果考生正在答题过程中发现这个问题,全省统一要求所有考生不论对错只要写上字或不作答都给满分就不用论证了,但是这个方案是在事后才有的,这个时候要求给所有考生一个客观、公正、合理的结果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这也给我们的考试主管部门提了个醒,我们原来在安排监考老师时是不管你所从事的哪个学科的,只认教室不认学科,同时也是从资金和人员组织上考虑的多一些,所任学科教学的老师多看不到试卷,当然也就不可能及早发现这样的问题。我相信,有所在学科资深的专业教师是很容易发现这样的问题的,越早发现处置就更容易也更趁公平。另一方面,高考试题是有一个难度梯次的,只要有一个题出现问题,难度比例也会随之失调,选才标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无独有偶,新华社报道说6月26日上午新疆学生中考进行英语听力考试时,部分考点听力题音质效果的清晰度不明显,考生和家长对此表示不满,乌鲁木齐招生委员会决定对该市全体参加中考考生的英语听力成绩按满分30分计算。给出的理由让我更加担心,“为维护全体考生利益、保证考试公正公平,参照各级各类考试处理类似问题的基本通则”。什么是“各级各类考试类似问题”,那就是诸如高考中甘肃省印刷厂扫描设备陈旧老化致扫描效果差、中考中乌鲁木齐设备技术问题等等;什么是“基本通则”,那就是问题试题一律以满分计算。高考、中考是我们大家都批评但大家都拿不出比这更好的选才办法,它影响的是孩子们的一生,虽然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勇敢的承担了全部责任,也对此向考生和家长表示诚恳的歉意,我们只有期望考试组织部门能像甘肃省招生办所说的那样“以此为深刻教训,认真反思检查,提高工作质量”,尽量不要再适用满分“基本通则”,那只会用一种不公平代替另一种不公平。

高考问题试题算满分制造另一种不公平    

高考问题试题算满分制造另一种不公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