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层公务员不是腐败的代名词

(2009-05-05 00:04:35)
标签:

原创

时评

基层

公务员

减负

文化

基层公务员不是腐败的代名词
              文\戈 


    最近,本地一招商引资企业职员拿着一份代拟的文件要我核稿,尽管来的是一位漂亮的小姐,说话也很温柔,但戈贝没给她一点面子。原因是前些天某大领导到该企业视察时表态:“要大力推广这个隔震产品”,于是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草拟了此文,文中大谈特谈新建工程必须使用该产品、相关部门验收时无此产品不得通过云云,戈贝越读越生气,开始给她讲道理,可她却很执着,还一个劲儿的说是某某领导要求的,戈贝只好告诉她:“招引你们企业,作为地方政府应该大力扶持,但政府毕竟不是企业的营销部。如果哪位领导非要要求发这个文件,麻烦请你告诉那位领导就说戈贝不同意,请他先签上字!企业是善于走上层路线的,但至今无后文。


    无独有偶,近日湖北公安县为了控制烟草税流失,引导公务人员为地方经济做贡献,专门出台了“管烟”的红头文件,统一下达指导计划任务,全县一年计划抽烟23000余条。县里每月检查完成进度,未完成用烟计划的单位由财政部门直接折价扣减该单位公用经费,公务用烟使用非正规渠道卷烟的发现一次扣减该单位公用经费1000元等等。


    至此,戈贝才明白,原来公务人员为地方经济做贡献是需要引导的。同时也暗暗庆幸,亏得戈贝被党培养这么多年,“坐怀不乱”,不至于成为第多少多少个公安县。常常在网络上看到网友臭哭公务员的,每每此时,我都会告诉对方,公务员也是要分情况的,不同地域公务人员情形不同,不同级别公务人员情势不等,大多数公务人员仅仅面对的是一个吃饭的岗位,而不是官,更不是腐败的代名词,不能让大多数无辜的人代为受过。如同公安县的大多公务人员一样,基层公务人员自己用“红头文件”编一个框,自己还不得不高高兴兴的往里边跳。这里,大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诸如之前还发生过的什么买土豆、买酒之类的事一样,很多时候它是超出所谓“公款”范畴而进入“工资”的,基层公务员是没有价钱可讲的,在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新形势下,基层公务人员只有乖乖地掏腰包。


    瞄准公务人员腰包的不仅仅是“红头文件”给你的任务,很多是隐性的。最常见的恐怕就是捐款了,这个是不会发红头文件的,只一个倡议而已,但几乎也成为铁很律。两年前,戈贝就曾写博感叹当时的重庆“两日捐”拯救不了穷苦苍生不论什么地方的公务人员,有两件事恐怕是都经历过的,一则“爱心捐款”,一则“学习活动”,只是哪个多哪个少而已。譬如,要给某某白血病孩子捐款或是给某某受灾地区捐款,组织上不会给你说捐多少,但私底下总会有一个“指导性意见”,慢慢地一个按级别捐款多少的规则便形成,多数情况下基层公务人员都是100元或200元不等,偶有50元,当然你也可以只捐10元,只是随后你就会成为舆论的焦点,在单位也会很快将你划为“另类”。不是说基层公务人员就没有爱心,大家同为父母所生,善良都是我们的本性,可多少有点“逼娼为良”的味道。更要命的是,现在好像凡是没有政策能够覆盖到而社会又无力解决的,大有统统归公务人员包下的趋势。


    帮扶是另一种潜在的形式,有时也叫联挂、联系、友好等等。其实帮扶是个涵义很广的词儿,不知从何时起,帮扶一词的涵义狭隘到了“给钱”。大到地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小到人与人之间,人们在潜意识中已经形成给钱就是帮扶、不给钱就不算帮扶的概念。还说我的经历吧,一次回老家,同车两百姓议论各自庭院产业发展来,一个说:“你好呀,你家县财政局帮扶,听说给了几万呢!”另一个略带得意神情:“哪里哟,就几千,还来了多少次才给的!人来不来不要紧,给钱就成,哈哈!”“妈的,帮扶我家的是个叫什么办的,穷得狗在锅里卧!”听着他们一喜一忧的谈论,心里实在不是个滋味。我无法知晓是谁让帮扶俗到此地步的,我也早熟知什么扶贫先扶志的道理,但我知道,约定俗成的东西改变起来是很困难的,同时也说明此手段作用已走到极限。如同一提起春晚小品就知道赵本山一样,末路不远矣。


    结对子也是我们常遇到的。不知道谁发明的这个词儿,很形象,“对”是对等成双,“子”权当我附会为上下高度,这样的结合原本就是一个给予与被给予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结对子的前面往往会加上许多修饰语,诸如:“与贫困党员”、“与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等等。结对子与帮扶不同,帮扶是被逼给钱,而结对子是不得不心甘情愿的奉献。


    类似任务、捐款、帮扶、结对子的方式太多太多,或许对发达地区和高阶公务人员来讲是九牛一毛,但在欠发达地区却已成为基层公务人员之痛,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在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的同时,参照农村“一事一议”给个上限标准,别让基层公务人员感觉到腰包里仅有的几个工资还指不定是谁的!

基层公务员不是腐败的代名词    

基层公务员不是腐败的代名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小小说:降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