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历古城复古过程

(2008-10-23 13:17:51)
标签:

亲历

古城

复古

过程

情感

   【昭化县事】在这个叫昭化古城的地方,戈贝劳动改造一年有余,虽非轰轰烈烈,也非曲曲折折,细细品味,亦意味无穷。在生活原真情节的基础上,戈贝用简朴文字记录下了从拿笔到拿砖头、刷子的脱变过程,留存于此,以资纪念。本文发表于2008年10月21日《广元日报》(有删节),原标题“风韵古装靓古城:昭化古城景区景点及民居木作作旧纪事”。

 

亲历古城复古过程

 

                                文\戈 贝

 

    原真性是昭化古城保护开发中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建筑的规制如此,内部陈设如此,作为外部直观形象的色彩同样如此。建筑色彩如同建筑的外衣,要做到赏心悦目、风韵地道却并不容易。

1

    确定什么样的色彩是一件慎重而严肃的事。作为项目责任领导,从接手此项目的那一刻起,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文便多方征求意见,先后征询江油市古建园林研究所黄所长建议,函商上海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林林博士,邀请省古建筑研究院专家到现场确认。专家们给出的意见非常系统,每一个景点色彩都在两种以上,按要求在木材干定后规范做完,大概需要差不多两年时间,然而操作上却遇到了一个非常实际的困难,现有的木材很多是活的,大部分工程仍然在建,根本无法立刻上油漆,太湿的,桐油都无法刷上。在二期工程现场督办会上,领导们最终决定先刷制桐油作旧。

    按照什么样的要求刷作直接影响整个古城建筑形象风貌的成败。要么增光添彩,要么狗尾续貂。在总结一期工程和县衙街、衙门巷作旧经验的基础上,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二期工程技术组负责人罗亲自同工人师傅们一起经过多次现场样品试验,确定了刷制办法:将茶叶、花椒、菟丝子等中药材用麻布包裹后,放入桐油锅中熬制成熟油,然后按比例兑入适当铁红、黑色粉,木作表面灰尘擦尽后手工刷作。色彩以黑为主、黑里透红,专家意见最终为黑色的作旧即偏黑、最终为红色的作旧便偏红。这样既能对木材起到防腐防蛀的保护作用,也能使熟油在木材表面干得更快不影响其他工程进展,同时也能照顾到最终木作刷油漆的定色,一举三得。

    找什么样的队伍既是质量问题也是成本问题。有同志建议采用包工包料的方式进行,省事又好控制,责任领导坚决反对,要求包工不包料,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当时市面上的桐油每公斤在26元到30元之间,通过询价谈判,最终采购价格为18元每公斤。施工队伍参与的很多,人工费用的报价也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最终询价比选确定由有一期作旧经验、报价最低的业主赵华峰包工作旧,景点及4A游道民居两次作旧人工费用为7.52万元,包括税费、保险及辅材费用。

2

    7月28日,作旧施工从游客中心正式开始。

    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在仅有的45天,要完成一二期所有新建、在建的景点和东门外、西门外及春秋苑外完工的17户民居3万平方米木作作旧,景点建筑中可视范围的木作包括椽子、檩子,里里外外无一遗漏。刷作过程不仅要快还要非常小心细致,必须用彩条布、报纸等对墙体、地面和其他构件作遮挡,不能污染和损坏到已有构件。业主原来预估东、西城楼需70个工,只需要简单的用绳索搭一个吊架即可,然而实际操作中楼顶绳索根本无处生根,城楼檐口超出城墙外沿1米多也无法搭钢管架,师傅们不得不在两端各伸出一根梯子,内侧固定在门上,中间用架板绳索连接,各自腰间系一条绳子进行危险操作,东门一个城楼刷下来就花去了70多个工,刷了30多年油漆的业主也开始打退堂鼓。

    虽然强制业主给每个高空作业的工人都购买了保险,但对安全仍不敢有半点马虎。8月5日下午5点50分,正在西门城楼高架上刷油作旧的工人们突遭6.1级余震,城楼晃动非常厉害,不时发出木作交错声响,一直驻守现场的戈贝一边扶住8米竹梯大声喊:“抓紧,别动”,一边紧紧盯着在“5.12”大地震中已有损坏的城墙的动静,好在持续时间并不长。事后,戈贝动情的对单位的同事们说:“作旧的24个工人全都是昭化土生土长的农民,虽然我对一些昭化人心存介蒂甚至愤怒,但对于他们,却让我非常感动,他们没有因为余震而胆怯,就在人们还惊恐的四散奔跑时,他们已继续他们的高架作业,是他们一刷一刷的将6600斤桐油留在了昭化每一根木条、每一张木板上”。

3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作旧最后的冲刺紧张而又急切。

    时间异常紧迫。9月8日,景点作旧正在进行中,二期工程现场督办会要求要在26日“一会一节”前一并全面完成4A游道民居改造和作旧,共涉及45项,其中有37间一楼一底的砖混民居。相对于一层楼的房屋,一楼一底的房屋需要高空作业,尤其山墙排扇和薄檐费工费时。9月15日,在完成景点作旧的第二天即刻转入4A游道民居木作作旧,此时距离规定时间只有11天。随后不久,因“一会一节”时间提前,完工时间再次缩短为8天。

    任务不断增加。9月18日,在例行的二期工程及创4A现场督办会上,领导要求西门外尚未完成的新建民居也统统在规定时间内作旧,民居木作完成多少作旧就完成多少。对于原本就十分紧张的作旧施工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作旧工程量随着督办会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由最初的45项增加至73项,其中一楼一底间数由原来的37间增至81间。那几天,最怕的就是接到领导的电话,电话一响,工作量见涨。

    作旧与改造相互打挤。4A游道民居对作旧是挑战,对负责改造的昭化镇和管委会办公室同样是挑战,都在同时间赛跑。作旧不可能等到所有民居木作完成后才开始,时间显然来不及;也不可能每家每户都跟两个人,当时的昭化不会找到那么多工人,即使有业主也不会同意这样误工的做法。只能是木工在前边做,作旧工人在后边刷,但木匠师傅们并不乐意,因为此时改造中大多用的是湿度很大的木材,即便是熟桐油,入木也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只能靠商量、配合和来回的跑。在4A游道作旧的8天时间里,古城内外到处都能看到,戈贝在前面侦查各项木作完成情况,后边跟着衣服上、手上、脸上、头上满是桐油的队伍,扛着竹梯、提着油桶油刷来回穿梭,有的民居甚至要来回做七八次才能完成,作旧工人会抢在民居排扇完工还没来得及撤架时赶到,有时提早拉来还需时日安装的门窗便先行作旧。熬制桐油的大铁锅也从文庙到东门外、昭化小学原址、西门外,来回折腾了好几个圈。

     群众各有想法。有人戏称我的这项工作叫‘抹黑’,我更喜欢称它为给昭化人民一点颜色看看,但一些户主并不给面子”。一些群众想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色彩深浅,有喜欢红的,有喜欢黑的,有喜欢本色的,各不相同,要么按他要求的做,要么即使是免费你也别想做。为了做通工作,不得不正面讲道理、侧面找熟人凭私人感情沟通,红脸花脸,软磨硬泡,一户户突破。有时候,群众并不是不愿意作旧,而是因为有其他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以此为要挟,这儿地不对了,那儿菜不对了,为了整体的风貌,也不得不加班加点的想办法为其解决这样的问题。

     雨水越来越多。室外如遇下雨,木材潮湿,刷上的油无法入木。9月21日下午,天渐渐黑了下来,距离完工时间仅有一天。此时,湿地项目木作刚刚结束,原本计划让新安装的湿地木水槽晾晒一夜22日一早再刷,但天却越来越阴沉,一但下雨,湿地木水槽肯定无法在节会时完工,不得已让东门外、西门外、汉寿坛等处几个小组的施工停下来,全部赶到湿地景观突击,一个组内槽,一个组槽外,一个组支架,拿手电的,点灯的,查漏补缺的,几十个人围着木水槽转,晚上8点半左右终于完成,第二天的雨虽然对刷好的桐油多少有些影响,但整体效果并没有受损。

4

    22日晚8点,当工人师傅刷完西门外民居最后一扇新安装的木窗时,作旧也终于赶在“一节一会”开幕前安全、顺利地完成了使命。

    用作旧工人的话说,作旧是古城里最脏的一件事。古城建筑木作构件各不相同,如十字吊垂间的空隙,只能找身材瘦小的工人躺在枋上刷,工人们被糊得个个都是大花脸。放工的时候,其中的一些女工怕别人笑话她们,就悄悄地从城墙外绕道回家。八九月份天气炎热,满是桐油的衣服被太阳烘烤后更加坚硬,有些工人身上被磨蹭出一道道血痕,他们依然坚持着,每天从早上7点半工作到12点、下午从2点半工作到天黑,平均每个工人都先后扔掉了五六套衣服。

   作旧是古城里挺受考验的一件事。戈贝每天与工人同进同出同驻工地现场,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把质量,盯安全,帮忙搭架撑梯子拉挡布,协调所在工程其他匠人师傅施工工序,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电话拨不断,一天跑到晚。在昭化,常看到戈贝的装束:一件体恤、一条短裤、一双凉鞋,有机关来昭化的同志提醒他要注意形象,也有老百姓说他至少一个月没有换过衣服,他笑说他要形象更要命,天热每天跑身体实在受不了;两套体恤短裤都已满是桐油了,穿其他衣服钱也受不了;凉鞋不论天晴下雨都管用,但是也有麻烦,每天在工地上跑,沙粒石子儿直往脚与鞋之间钻,几个脚趾头、脚后跟都给磨破了,脚背至今黑白分明。

    用游客的话说,作旧是古城里很地道的一件事。地道,古朴,韵味十足,是大多数游客对昭化建筑形象外观的直觉感受,游客们所拥有的感受同作旧在实用基础上的初衷是一致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昭化的古味会越来越浓、韵味会越来越足

亲历古城复古过程

 

亲历古城复古过程

(2008年10月24日成为新浪草根之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