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可以这样乐活-《可以这样乐活》连载-第一章(3)

(2008-06-27 09:05:31)
标签:

自我价值

可以这样乐活

素养

文化

第一章你快乐吗(3

 

财富、名位、幸福和自我价值之间


  从萨提亚家族治疗经验发现,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家庭创伤,回溯加害者或受害者身上的创伤源头,最终都会看到一个事实,即当事人的自我价值低落、匮乏,导致情智低下,以至于情绪管理不佳,进而衍生出代代有问题的关系模式。
  这就是为什么在乐活逻辑图里,我归纳为必须到了自我价值体现的层面,一个人的自信、自适才会出现,才能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并有极大的内在力量,可以萌生“乐己助人”和爱护大自然的能力,而这些完全可以和财富、名位,包括倚靠别人而产生的“幸福”在内都脱钩。
  我甚至认为,无论一个人的身心创伤有多深重,只要投入助人为乐和融入大自然这两种乐活行动,就可以让他们找回自身的疗愈力量,切切实实看到自己的价值非同小可,并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和谐感,于是就有勇气和智慧面对过去的创伤,渐渐修复自己的身心情绪。
  换句话说,一般世俗价值观界定的财富、名位,虽然在竞逐过程中可能令很多人暂时看到自我价值体现的成就感,但那毕竟是钱权游戏,谁也不能保证风险管理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稳定,于是不安全感与日俱增,人际关系越来越功利,防卫心也越来越强,日久自然和快乐、安心渐行渐远,谈乐活岂非缘木求鱼?
  我们普遍认为亲情快乐、爱情甜蜜就是人生幸福,殊不知一旦产生变故,幸福宝塔霎时坍塌,立即陷入身心崩溃状态者很多。你一定见过那种自觉太幸福而不配拥有,或者经常处于严重患得患失的人,对吗?既没有活在当下,享受幸福的快乐感觉,也因为自身底气不足,无法感受到在这个幸福圈中的个人独立价值。
  如此看来,我们还要继续迷信只有挣到了财富、名位、幸福,人生才乐活吗?少数的智者,例如比尔·盖茨、巴菲特和奥黛丽·赫本等,在功成名就之后,前二者将个人资财进行效益最大化,大多数投入公益事业,获得世人敬重的个人价值,后者则声名不辍,视美貌如无物,深入非洲照顾饥民病童,在真正感悟生命平等之余,不也把个人价值发挥到极致?
  快乐原本完全是直线情绪,就如孩子可以纯粹地感受快乐。可是现在我们谈论它,却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先排除掉人人朝思暮想的财富、名位和幸福,接着再把自我价值如此复杂的社会学理论抬出来,才能廓清快乐的简单面貌,真累啊!现代人实在悲哀啊!


  乐活不是口号是素养


  相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能听过乐活,但究竟是什么意思则未必清楚。从字面上看,乐活即快乐生活,两者确实相去不远。但若没有乐活行动的话,那还只是口号。而行动也不只是简单地玩乐开心,必须有追求身心健康和保护环境的人文素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乐活。
  在我的广播节目《心灵驿站》里,常常有专业与素养俱佳的优秀人士,谈及方方面面的话题。有位在上海中欧国际管理学院就读的企业家便提到,她那些身价不菲、事业成功的同学,都开始意识到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想追求快乐生活;而另一位从事艺术品收藏的嘉宾,也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希望在精神上找到满足点;还有一群在职场上意气风发的女性,也开始对一些培训课程更加挑剔,她们学习不只是为了精进专业,而且想要达到改变气质的目的。这种种都显示出,一种崭新的生活态度和形式即将展开。
  在2007年的新浪博客,我每天传递着“心怀感恩乐活接力棒”。从中可以看到,个人素养牵动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并展现出每个人的生命价值。例如时时反思自己的言行,跟周遭人的关系就会宽松、和谐。总是静下心来欣赏身边的花木,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就懂得跟环境融为一体,不轻易消耗、破坏它。常保持学习的心,人必然显得充实、谦虚,情智能力也会上一个台阶。
  当父母的,学会尊重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自然不会只问分数多少,能不能考上重点学校,而剥夺了他们理应玩乐的童年生活。孩子保有愉快的童年记忆,再延续到成年,他们就懂得尊重别人,也喜好亲近大自然,完全符合身心健康、爱护生态环境的乐活标准。再如夫妻之间,首先学习情感独立而非依赖和控制,尊重彼此的自我空间,同时也共同参加一些成长活动,那么两人的关系就会甜而不腻,进入一种属于精神伴侣的状态,进而能够恒久地相知相惜。同时,成年人的言传身教,也能让孩子学会如何跟另外一个性别亲密共处。
  而当老师的就更关键了。一班四五十位学生,无不唯老师马首是瞻,因此老师若能够把乐活的三环扣精神——身体环保、心灵环保和生态环保的观念与行动教给学生,对他们来说,那是一辈子的财富啊!孩子必定在EQ、气质、修养方面都出类拔萃,到哪里都必定备受欢迎,总是令人耳目一新。
  有人说,什么是品位?今天的标准答案是三个“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关注物质,三分之一关注精神,三分之一关注自然!什么是时尚?今天的标准答案是“三个good”:do good(亲近自然,注重环保)、feel good(关爱社会,分享乐活)、look good(身心健康、有机生活)!
  说穿了,乐活就是个人不断地修养,并且放松地与人、与环境互动,然后自然而然地影响周遭人,根本没啥学问嘛!谁说不是呢?
  所以从此时此刻开始,乐活不再是口号,而是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慢慢转化为我们的生命素养。别忘了跟我们一起同行,学习快乐生活!


  回归幼儿般的阳光心灵


  快乐在一般人的意识里,不就是吃喝开心、穿戴时尚、住行豪奢、感官逸乐吗?其实不然,因为这些都是短暂的,而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个人完善的根本之道。身心灵可以成为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自在体,非常愉悦自得。这个过程对绝大多数浮躁、功利的现代人而言,显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由此我便想到,如果能回归幼儿般的阳光心灵,那就是另外一种可以践行的修心方式。
  都知道赤子之心是一种生命回归。我们往往忽略老师就在我们身边,那个无时无刻不被大人呵斥的幼儿,老被我们用世俗价值观规训,不接受规训就是不听话,更严重就是不孝顺,然而大人的话真的那么悦耳有智慧吗?这是一个大问号!我们是否懂得身心灵完全开放的孩子,正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天使?
  无论养生还是修行大师,最后总是谦卑地说:我们要向孩子学习,他们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怎能不相信呢?健康的小婴儿生下来就有着完美无缺的身体,唇红肤嫩,眼睛清亮,他们体内的消化、分泌和循环系统皆极佳,身体环保是浑然天成的,只是在我们教会他们口腹之欲后,添加剂、重口味、农药和不当的熏烤腌渍等,才使得他们身体的各部分系统负荷加重,免疫力变得低下,进而造成身体与环境双输的局面。
  同样,幼儿的心灵也在社会化过程中被层层熏染,动辄遭大人恐吓威胁,例如没吃肉长不高,不好好读书就成了废人。渐渐还得学会尔虞我诈,处处筑起自我防卫系统,时时记得包装行销自己。小孩本来只有开心的笑,长大后,加进了冷笑、苦笑、讪笑,连微笑都显得很不自然了。
  我们平常若注意看小孩,会发现,他们没有心事,所有喜怒哀乐都是当下表现,不需要绕个弯,存个心机,吃饭、睡觉时也都很专注,看到什么,感觉到什么,全凭直观。在这种心灵全然打开的状况下,根本不需要去猜测他们的一言一行背后有什么复杂动机。人与人之间本来不就该是这样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利害关系非得机关算尽或拼命武装自己呢?孩子们的阳光心灵,正是我们所说的心灵环保的天然导师,我们成人总能从中学到点什么吧!
  再仔细观察孩子和动物的关系,也值得我们借鉴。除非大人一再过度保护孩子或用威吓语言提及动物,否则可以看到孩子和动物间的互动是最自然亲密的了。美国迪斯尼的一系列作品不都把孩子和动物设为主角吗?他们是地球上最坦荡荡的种群,常常让大人看得都感动到不行,他们的纯良是动物都能明白的。所以,在生态环保方面,孩子也是我们的最佳老师,他们证明了人与自然万物原本是可以和谐共生的。
  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身外无物,几十年红尘却在人身上积淀了太多的杂质,结果不但自己疲惫不堪,也常常束缚了别人。明明走的时候,也只能“千山我独行”,什么也带不走,可就是拼命往身上揽着人事物,最后疲累得不得了。
  所以我们在学习乐活的同时,若也能领悟到身心灵原可以和大自然合一的话,那么孩子就是我们应该虚心学习的对象,尤其是他们阳光般的心灵,对成年人来说是多么珍贵啊!回归幼儿的阳光心灵何妨作为我们共勉的修心方式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