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欧银钏监狱写作班法治频道精神鉴定教育 |
分类: 社会文化观察 |
我每次看到凶犯被押解的画面,心就忍不住抽痛一下,他们会沦落到作奸犯科,一般绝不是生下来就是如此,而是成长环境中没让他们有机会被爱和学会爱人,或者接受文化教育,可能更多的是遭鄙视、遗弃、虐待,导致价值观混乱、防卫过当,甚至认定全世界都对不起他们,这个意识脉络行之于所有行为违常者,包括杀人如麻的希特勒在内。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只看到事件结果,没抓到凶嫌前,大家可能气得咬牙切齿,抓到绳之以法了,则大快人心,很少想到若追溯这个人的生长背景过程,我们可能都要一掬同情之泪,“原来我比他们幸运多了!”反过来,凡是“受害者”,我们又往往加油添醋地形容他们如何如何的好,孝顺、忠诚、上进、友善等等,使得众人更加对凶嫌恨之入骨,十目所视,舆论就先判了刑,这些凶犯往后的路可想而知将更为艰辛了。
所以,曾有台湾作家欧银钏在1997年就成立“监狱写作班”,让犯人书写自己的故事,可说斑斑血泪史令人不忍卒读,也有心理咨询师当志愿者入监辅导的,针对他们过往的成长历程予以心理治疗,或者就是陪伴,让他们感受爱、接受爱,这对他们重新踏入社会皆有极大的帮助,事实上,我们都曾看过好几例出狱后成就非凡的。
当一个人哇哇坠地的时候,是他的家庭文化决定了日后的命运,例如没办法读书,父亲酗酒,母亲卖淫,终日被暴打,同学取笑他,贫无立锥之地,被人冤枉为偷盗者等等处境,都足以扭曲一个人的善良心性,长期所致多伴随有被害妄想,因而一遇到困境,经常采取自保或者报复态度,以面对基本生存问题,要不就是对抗外来侵扰。
于是讲求人道关怀的社会,首先就从废除死刑开始,不任意剥夺人的生命权,进而对于罪犯先进行精神鉴定,以作为判案参考,嗣后还要给予心理治疗。若不如此,只是一味关监,到头来犯人在狱中切磋琢磨犯案技巧,出来后道高一尺继续作案,还有的满带着怨愤寻仇家报复的,更多是根本无法立足于社会,再度靠犯案为生或依附帮派生存,总之一整个恶性循环岂是我们所愿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