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廊桥遗梦国家地理杂志情感 |
分类: 博客乐活学堂 |
博客乐活学堂
这部电影台湾直译为“麦迪逊之桥”,我则觉得咱们翻译成“廊桥遗梦”较传神,就如剧情结局让人“遗梦”般地怅然或释然,呵呵!无论是美梦,还是“差点迷乱地丢掉了家庭”的“梦魇”,可真是百味杂陈呢!但这本来就是人生的选局,我倒宁愿因人而异,可有不同结果。
男主角克林伊斯威特早先是好莱坞西部牛仔的典型,很多女性心目中的英雄偶像,在这部戏中,他饰演《国家地理杂志》摄影记者,多了些另番文气的沉静,确实能够抓住很多女人的心,而梅莉史翠普的农妇角色,看来不搭界,却也在男主角拍摄生态环境的场景中,成了大自然整体的一部分,使人不觉得突兀,反而跟着沉浸在短短四天的邂逅情里,最终女主角选择了家庭,且依照原著小说,两个人这种悄无声息的爱延续了24年,直到后走的女角遗书跟女儿表明:我把生命给了家庭,我要把遗体留给罗伯特(男主角)!而将骨灰撒向他们的定情处。
我想男女间炽热或者有悬念的情爱都不一定要有结果,这应该是我们在影片中学到的重点,因为每个人皆无法同时亲历两种人生,势必要对正在经历的认真完善它,而不是这山永远看那山高,然后在现实生活里一碰到冲突,就怪罪别人:我为了你而放弃了什么什么,真后悔等等,要不就老陷在怪自己:如果当初怎样怎样,就不是今天这样而懊恼不已,似乎一直停留在“怅然”的情绪中,其实谁知道呢?所以最好是面对所选择的,然后将之经营好,放下那些不确定的假设。
而“释然”这个部分,则是我们强调家庭伦理的民族文化,一种比较容易被接纳的政治正确结局,应该回归家庭而非只是满足个人情感追求,也就是把小我放在家族大我中,以不变动为主,维持家的完整,看起来皆大欢喜,唯独个人必须明白自己为何如此选择,就不会把怨气宣泄在不如意的时刻里。
在情感生活中,一对成熟男女是能够接受任何结果的,意味着任何轨迹都有艰辛和变数,选择只是针对当下的需求考量,就无所谓对错,很多婚外恋被大做文章,无非是当事者迟疑、摆荡,又没有承担的能耐,才会波及周遭人,也耐受不了别人的眼光,无形中增加彼此间的矛盾,最终佳偶可能变成怨偶,一阵乌烟瘴气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