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社会文化观察 |
娱乐新闻越发达=反智教育越成功
?/P>
凡是有点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必定可以感受到娱乐新闻把明星鸡零狗碎的生活细节当作新闻传播内容,是反智教育的典型表现,可为什么大家任之存在且愈加发达呢?其实还是经济效益作祟,成人社会过渡消费年轻人的“无知”从中获利,再回头担忧、批评他们浅薄、虚浮。
这点从大多是高校本科毕业的记者编辑问话中,就可以发现他们普遍稚化的“专业”表现:『听说你和男朋友分手了,你会不会难过啊?』、『你这部广告代言酬劳是6位还是7位数啊?』、『那你不在家的时候,谁来喂狗狗呢?』,如果这也叫“知情权”的话,就莫怪传播教育学者在校根本不知道如何教授学生了,所有新闻的专业判断和处理,都交给一群嘴上无毛的小孩,每天盲目地冲向年龄跟他们相仿,但却经过缜密行销包装的娱乐“偶像”那里,所以常会看到一个歌手抓着十来个麦克风,正经八百说些他们个人的猫狗小事,诺贝尔奖得主都不可能有这样的关注待遇啊!
这些不仅是浪费了本应用在关乎国计民生事务的传播资源上,也助长了观众窥探别人隐私的癖好和社会奢靡风气,更“弱智”了一代代独立思考与反思问题的能力,这在西方社会是极其少见的,也就是成年人为自利而不计代价地戕害下一代。
?/P>
若追根究底,港台媒体拥有者正是始作俑者,他们在煽情(sensation)新闻中食髓知味,忘了电波是公共资源,媒体本身也该负有社会教育责任,而非无限上纲的成为积累财富名位及掌控传播霸权的私人工具,至于『受播者爱看这些呀!』是个伪命题,因为它不是单纯的市场消费关系,只讲供需不谈社会责任和良知良能的,所以英国有追逐戴安娜王妃的狗仔报,但他们不会舍本逐末让娱乐新闻变成传播主流,而我们是坐在家里、搭公交车、乘地铁,总无时无刻不在。
其实怪罪小记者们无意义,而是那些既得利益的老板、主管在滥用资源,如此情况下只能靠受播者自觉了,所以台湾有些父母刻意创造更多的文教活动,把孩子从电视机前带开,例如做家庭网络博客,到郊外野营,跟其他家庭聚会,或者选择人文节目如discovery、国家地理杂志出版的DVD共赏,如此成长的孩子气质、视野截然不同,看来我们真的可以选择不让娱乐新闻变成“愚”乐,反智到孩子身上啊!
乐活家族接力棒V!→
1号乐活棒:
提醒孩子参加一场歌手演唱会的门票钱,可以支付一个穷困学生整年的学费,或许会激发出他们的识别能力和助人爱心。
2号乐活棒:
发现到好电视栏目并愿跟人分享的信息可写在留言里,我们将有一个讨论小组会逐渐公布这些好栏目,提供给更多有心的父母参考!
?/P> (请点击评论接棒!对健康、快乐有助益的观念、行动、点子、体悟皆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