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勇拨动了我的心弦
(2017-11-17 09:03:46)分类: 观星 |
张国勇拨动了我的心弦
2017-11-08
□ 逄春阶
原创民族歌剧《檀香刑》潍坊巡演时,我采访了编剧莫言和编剧、作曲李云涛,在报纸上写了一个整版,有点儿小得意。可是当我11月5日晚第三次看这部剧(临沂巡演)时,我为我的疏忽脸红,专访竟然没有一字提到张国勇,他是歌剧的指挥呀,是灵魂人物。我记得李云涛先生提醒过我,可我没拾到心里。
其实,早在10月29日下午,在临沂巡演前的彩排现场,盯着张国勇的手时,我就后悔了。一部歌剧能呈现在观众面前,指挥的作用是关键,乐池里的演奏者要盯着指挥,而舞台上的演员眼睛的余光也要看着指挥,指挥的任何一点小动作,都会影响到整个剧。歌剧结尾的“咏檀”合唱,每次看,我都忍不住落泪,但不知就里。看过彩排才知道,这里面有张国勇的指挥之功。
彩排到歌剧的“尾声”时,张国勇对钢琴伴奏老师说:“这里一定要慢,节奏要慢,不是《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欢快节奏,而是悲凉的,缓慢的,能让人落泪的节奏,慢下来,慢下来。”咏檀,咏叹的是檀木的高洁与英雄孙丙的壮举,诅咒的是晚清政府的昏聩,“谁见过檀木橛子把人钉,王朝末日缺德刑。”张国勇说:“李云涛院长曲子写得非常好,你们要唱好。合唱的各位注意了,一开始脸朝左前方,先不要动,等听到当——当——当时,再转过来,转过来,慢慢转,看着我,对了。然后,放开歌喉,要唱满,唱出悲愤。”
当孙丙被刽子手赵甲父子二人执行完檀香刑拖到升天台被绑在十字架般大木头上的时候,孙丙悲愤地唱:“俺身受酷刑肝肠碎,遥望故乡眼含泪……”张国勇对孙丙的扮演者吴侃说:“你眼睛的余光盯着我这里,有段曲子要跟进,跟进。”
排练完,李云涛把我介绍给张国勇先生。我握住张先生的手,也没什么特殊感觉,温暖,软乎乎的,一双普通的手,咋有这么大的能量呢?演员舞台竞自由,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皆表演得有条不紊,但有一根看不见的线在提醒着,规矩者,自张国勇手握的指挥棒发出。
张国勇了得!他是中国指挥界重量级的人物,上海歌剧院首席指挥、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指挥系主任。1993年,张国勇被派往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师从指挥大师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期间,多次指挥俄罗斯国立文化部交响乐团、俄罗斯爱乐乐团、沃罗涅什交响乐团等,1997年被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授予音乐博士学位,并在闻名遐迩的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大厅举行毕业音乐会。他的指挥才能在俄罗斯同行和听众中引起轰动。
指挥大师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曾说:“我给张国勇打了莫斯科音乐学院有史以来的最高分,他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乐团找到自己的位置”。《檀香刑》请张国勇担任指挥,请对了。
第一遍看歌剧,我的注意力在故事;第二遍看,注意力转到曲子;第三遍,沉浸在旋律里,不自觉地盯着了张国勇的后背和指挥棒,我回味着张国勇说过的话:“指挥最重要的不是音符,而是结构。”结构,结构,小说要结构,编剧要结构,作曲要结构,导演要结构,然后指挥也要结构,用手势将全剧结构成一个晶莹的艺术体。
没想到,临沂懂歌剧的人还真不少。演出结束,演员谢幕时,掌声长时间不息,隐身在观众席上的李云涛沉浸在歌剧里,他在为舞台上演员的精彩表演鼓掌,也在为张国勇和各位演奏家鼓掌。离开座位时(我坐在他身边),我发现他也在仔细倾听周围观众的点评,不知下一场又有什么改动?
孙眉娘的扮演者赵丽丽走向舞台左边,她鞠躬邀请一位嘉宾上台,但是观众只看见一只手在摇,神秘人物就是没露面,赵丽丽只好回到舞台中央。那神秘人物是谁?是张国勇先生。我盯着幕边上的那只手消失,感到纳闷。后来了解到,那晚上,张先生上台时,不慎受了点轻伤,不便于上台。演出结束后,当晚去了医院。6日晚上,他指挥如常。
排一部歌剧太不容易了,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台前的,幕后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李云涛先生说“立”在舞台上,一个“立”字,千言万语道不尽。每个参与者,都默默地付出了自己的精力。张国勇老师,从上海,到济南,从济南到临沂,一路风尘仆仆,就为了一部剧,辛苦多多。
我从张国勇指挥身上发现了一种激情,这种激情拨动了我,点燃了我。我想,张国勇应该会喝酒,而且酒量不小,他的指挥有陶醉之意,真想跟他浮一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