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汤翁”致敬的“80后”们

(2016-07-29 09:15:31)
分类: 专访

729,是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与莎士比亚齐名且同年去世的汤翁722日、23日晚,上海昆剧团来到济南省会大剧院演出了汤显祖临川四梦 ——《还魂记》(即《牡丹亭》)、《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中的典藏版《牡丹亭》。演出间隙,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扮演者罗晨雪、胡维露 ——

             向“汤翁”致敬的80后”们

                  逄春阶   田可新   刘一颖 

向“汤翁”致敬的“80后”们

 3年前,记者曾采访过致力于昆曲艺术传承的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他说,再好的艺术,年轻人不喜欢,大学生不喜欢,那么这个艺术的生命力是值得怀疑的。 

 7月22和23日晚,济南省会大剧院歌剧厅座无虚席,年轻观众占到三分之二,他们欣赏的是青年昆曲演员,29岁的罗晨雪、34岁的胡维露担纲主演的《牡丹亭》,这是上海昆剧团向汤显祖致敬的青春版。我们想,白先勇先生倘若在现场,当感到欣慰。

向“汤翁”致敬的“80后”们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7月23晚7点半,两个小时前,还素面接受我们采访的罗晨雪,忽然幻化成大家闺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杜丽娘,在悠扬的笛、琴声中,着一袭红斗篷,翩然飘上舞台。斗篷撤去,观众能清晰地看到长裙上的刺绣图案,头上的翠钿,淡扫的蛾眉,顾盼的眼神,甚至能看到染红的指甲。唱腔如清澈见底的小溪蜿蜒而下: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罗晨雪端庄娴雅,举手投足之间流露着一种从容含蓄的古典美。   罗晨雪给人的感觉和她的名字一样,清新纯净。一双杏眼,透着顽皮,但又有历练过了的沉静。从11岁起进入江苏省戏曲学校昆剧班到今天,她已在昆曲氍毹上醉心20年。14岁以前学的是小花旦,小花旦要求个子不要太高。可是,后来身高一下窜出来,不适合扮春香类娇小的角色了,老师寻思着我的扮相、嗓子都不错,便建议改攻闺门旦。改行是我最头痛的。  

闺门旦是戏剧旦行的分支,有别于正旦,通常扮演的是未出阁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淑女名媛。闺门旦要求含蓄温婉,言行端庄,这和罗晨雪活泼的性格并不完全相符。但是这纠结,不影响她日复一日的苦练、钻研。等《牡丹亭》学出来汇报演出,罗晨雪扮演的杜丽娘少了几分甜腻,多了几许清丽,别有一番韵味,连当初怀疑她改行不成的老师们也叫好。

   罗晨雪先后师承于胡锦芳、龚隐雷、孔爱萍、徐云秀等著名昆曲大家,得到她们的口传身授,先后学习了花旦、闺门旦、刺杀旦、武旦等行当,主演了十多出经典和创新剧目,获得了许多省级和国家级的奖项。  

 20128月,罗晨雪正式拜张静娴为师,成为上海昆剧团第一个从外地引进的艺术人才。2012年秋天,罗晨雪专场在上海天蟾舞台举办,昆曲戏迷毫不吝惜地向这个新来的闺门旦送上热烈的掌声。20131月,她随上昆新戏《烟锁宫楼》赴台湾交流演出,9月,举办了《墙头马上》个人专场,并于同年被评为粉墨之星 2015年参演了典藏版《牡丹亭》,和蔡正仁、岳美缇、张静娴等大师们同台出演。  

杜丽娘唱的可知我一生爱好是天然,应该是一个点题的台词,概括了杜丽娘这个形象的浪漫天性。那种拥抱生活的炽热情感,那种柔美,罗晨雪都给予恰如其分的表现。

向“汤翁”致敬的“80后”们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牡丹亭》中这句经典道白,罗晨雪字正腔圆地念出,这难道不是她从事昆曲艺术的体悟吗?

   最动人也最考验演员的一折 

《寻梦》在罗晨雪看来,应该是《牡丹亭》舞台上最动人的一折。另一出昆曲折子戏《疗妒羹题曲》就是以这一折戏的文本为线索展开的另一位绝代才女乔小青的爱情悲剧。当然,这也是最考验演员的一折。《寻梦》基本是独角戏,没有戏剧冲突。演得好,大家随着杜丽娘的寻觅重回梦境。演得不好,观众可能会因戏的平淡而生困意,就自己走进梦境了。

  《寻梦》开场一支懒画眉,描绘了一幅动人的春日图景,尤其是最后一句花似人心向好处牵,给人一种一切像想像中那样发展的暗示。接下来便是忒忒令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答似牡丹亭畔,更进一步细数了园中美景。后面回忆梦中场景,缠绵悱恻,香温玉软。这时候杜丽娘的感情被推向了高潮,紧接着,花瓣飘落,梦境破残,只有荒凉地面,寻也寻不见了。从梦境的巅峰一下子回到现实的深渊,杜丽娘进入失重状态。 

 罗晨雪说:这里的情绪有巨大的落差,但是表演却不能有一点点松懈和马虎。一来是为了表演的效果,二来也是为后面更加激烈的情绪蓄力。寻梦一支的高潮应该属于江儿水。杜丽娘寻梦不得,反而惹得自己伤感不已。看到一株梅树,便不由得感叹。动人的唱词是: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这一句是这一折的眼,回顾了从前,直面了现在,也看到了未来,守得个梅根相见。后面春香上场时杜丽娘吐露心声:难道我再到这庭园,则挣的个长眠和短眠?这时候杜丽娘的悲伤情绪应该有所收敛,同时一种心事无人说的痛楚,应该表现得更为明显。自此以后,杜丽娘便日思夜想,不得安眠。为留住自己的春容,她自画小像并着春香装裱。画上题诗成了她与柳梦梅两人日后相见的重要凭证。  

           薄纱水袖“鬼精灵” 

向“汤翁”致敬的“80后”们

《游园》《惊梦》的大段唱腔,也考验着罗晨雪的功力。一个内敛、腼腆的、压抑的女性形象被一招一式塑造出来。而当杜丽娘死后,变成了鬼,则是截然不同的形象。 

 罗晨雪跟我们分享了她的感悟:《幽媾》《冥誓》因爱而死,因爱而生的这两折,早年岳美缇老师下了很大心思,做了高度浓缩,拿捏得特别好。我的老师张静娴又手把手教我,我受益匪浅。我的理解是,杜丽娘死后,她不是厉鬼,她是美丽的鬼,成鬼后,天性更会释放,性格来了个大转弯,她在上本中,因为在人间,很腼腆,很温婉,很大家闺秀,甚至有些拘谨,那么在下本里,也就是进入阴间后,由她占主动,挑逗私会柳梦梅,就更大胆,这时用了长水袖。长水袖是我们用透明的纱制作的,灯光打下来,薄如蝉翼的纱更显得轻盈、飘逸、透明。那意境像鬼精灵,在舞台上鱼一般游移。这样就有了更高的观赏性。   

长水袖的程式,是上昆典藏版独有的。扮演柳梦梅的胡维露插话说:杜丽娘前面是一直在深闺中,不能出去,很郁闷,后来化成鬼,那两条水袖就是灵魂释放的载体,或者是灵魂释放的具象化,这样的展现在舞台上是美的,不同于其他用长水袖的戏,它是心灵美的一种外化,长水袖链接了杜丽娘跟柳梦梅的一种情感。

  罗晨雪说,长水袖也是今年上昆排演临川四梦中的特色。             女小生的英俊与潇洒   

3个小时的演出,剧场里一直鸦雀无声,到剧终,全场爆以长时间的掌声。闭幕后,观众三五成群地在说着观后感受,意犹未尽。有位老先生问,柳梦梅真是英俊潇洒,这小伙演得好。当有人指出,这是一个俊俏女子时,他惊讶地说,没看出来啊。   

向“汤翁”致敬的“80后”们

台下的胡维露,开口带笑,她说:昆曲里面,多是女演女,男演男,女小生不多。她很清醒,柳梦梅这个形象,主要是衬托杜丽娘的,因此在性格塑造上余地不多,但是她一直在尝试努力。最出彩的是《拾画叫画》一折戏。 

《拾画叫画》是一出典型的小生独角戏,在汤显祖的《牡丹亭》中分成两出,分别是《拾画》和《玩真》,讲的是柳梦梅在梅花观养病,一天在花园游赏时发现了埋在太湖石下的杜丽娘生前自己描画的春容,捧到书斋顶礼膜拜,赏之再三,末了发现画中人就是当年梦中相会之人。

《拾画叫画》前半部分注重唱,后半部分注重演。拾画中,柳梦梅在花园流连,偶然拾到一卷画轴,剧情平淡无奇,随着演员身段尤其是手中扇子的幻化,让观众在简洁的舞台上仿佛看见了太湖石、金鱼池、芍药栏、牡丹亭。观众随着胡维露的手、眼、身、步,而进入园中。

 拾画”“叫画 之间,还有个猜画,柳梦梅饶有兴趣地猜手中之画,这慈容只应在莲花宝座,以为是观音,唱毕展开全部画像,看到了画中人的一双小脚,才发觉不是观音。只见两瓣金莲在裙下拖,又以为是嫦娥;但是并不见祥云半朵,也非是嫦娥,柳梦梅觉得奇怪,既不是观音,也不是嫦娥,难道是人间女子不成啊,哈哈哈紧接着唱这画跷蹊,这里念白、笑、唱一气呵成,让人忍俊不禁。胡维露用独特的哈哈哈几次笑声,刻画出可爱的酸秀才行状。  叫画部分,柳梦梅看见画中人的目光似乎始终不离其左右,不觉心荡神摇,这里的念白,体现出柳梦梅憨态可掬,看小娘子这双俊俏的眼睛,只管顾盼小生。待我走到这边,喏喏喏,他却看着小生。待我走到那边,哈哈,他又看着小生!姐姐,你何必只管看我,何不请下來相叫一声?请呀,请呀,请请请呀!这一段念白和身段,胡维露深得岳美缇老师真传,表演可算入木三分。 

 胡维露体味戏中人物细致入微,连续弯下腰提起褶子的前襟,慢慢挪动步子,想看又怕看,看又难为情,反折袖,水袖慢慢移下,柳梦梅的目光随之移上来,随之是惊喜的表情,先是喏喏喏,她却看着小生,继而是啊呀哈哈,呵呵,她她她她又看着小生,渐渐地,柳梦梅不把眼前的画当作一幅画,而是当作真正的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了,可以说柳梦梅进入了幻境,画中人,成了现实的意中人,少不得将小娘子画像,早晚玩之、拜之、叫之、赞之。一个为情所牵的书生呼之欲出。   

在采访时,胡维露说:我现在就是跟着岳美缇老师学,一招一式,原汁原味,亦步亦趋,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传承。说实话,我现在还是属于模仿阶段。胡维露很谦虚,她的表演其实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删节中的遗珠之憾  

汤显祖原版《牡丹亭》共55出,除了吃饭睡觉,三天三夜也演不完,上昆这次排演的典藏版是近3个小时,作了大量精简。因为删节,也有小小遗珠之憾。 

 比如《牡丹亭》重头戏是离魂。在中秋夜,人间求团圆之际,恰逢秋雨淅沥,杜丽娘撒手人寰。在一个最应该团聚的日子里死去,营造出湿漉漉的悲伤氛围。出场便是一支鹊桥仙拜月堂空,行云径拥,骨冷怕成秋梦。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这一折的主调是。接下来一支集贤宾,隐隐约约地说,还是那个梦,甚西风吹梦无踪!人去难逢,须不是神挑鬼弄。在眉峰,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然后是交代春香把那幅自画小像藏于太湖石底,拜托母亲把死后的自己葬于梅树边。唱到最后是让人产生撕裂感的话: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这里表现出杜丽娘对生命的眷恋,同时表现出她对人类命运的叩问。其实《牡丹亭》的命运,昆曲的命运,也是经历过生而死,死而重生的过程。这也印证着一个规律,真正的艺术是不死的,美经得住考验,不会轻易凋零。   

我们体味,因为删除了《离魂》,让人感到杜丽娘由生到死,缺了个过渡。《离魂》这出戏,汤显祖原本叫《闹殇》,戏中唱词,恰恰跟济南才女李清照有关,记者通过与原作比对,发现,甚西风吹梦无踪是汤显祖化的李清照《浣溪沙廉外五更风》的词句:廉外五更风,吹梦无踪 在眉峰,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化的是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草际寒蛩,撒剌剌纸条窗缝,也是化的李清照《行乡子草际鸣蛩》中的句子: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如果在济南演出补充上这折戏,一定大受泉城观众欢迎。  

罗晨雪、胡维露都表示,有机会一定去参观李清照纪念馆。就典藏版《牡丹亭》来说,他们主要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现昆曲的魅力,遗珠之憾,还需慢慢弥补吧,向汤翁致敬,任重道远。

          给心找一个安定的港湾   

向“汤翁”致敬的“80后”们

昆曲作为戏曲的雅部之首,唱词隐含着密集的典故,华丽典雅。记者发现,《牡丹亭》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的原本,注释部分好多都超过了戏词。欣赏昆曲首先就要打开古典文学的嗅觉,对古典文学感兴趣,理解其中的含义,才能深谙其味,对剧情了如指掌,台上台下才能达到自然的默契。而这些理解、感悟,对昆曲演员来说,是必备的基本功。  

罗晨雪和胡维露说,他们平时就注意学习所饰演角色的资料,理解角色,把握角色,因为昆曲太博大精深了,600多年的积淀,岂能一朝一夕所能领受?  

业余生活,她们说,和同龄女孩子一样,喜欢逛街,看美剧,购物,淘宝什么的。但她们更多的是欣赏各个门类的艺术,比如在上海演出的层次比较高的话剧,歌剧。胡维露说喜欢看芭蕾舞,看他们的表演,看他们的功夫,从他们身上学习一些东西。 

罗晨雪说:对流行歌曲关注的少,听得少。我们更多的状态是沉静,是去浮躁之气。 

胡维露演出前,都要在房间燃一炷香,这不是迷信,她喜欢篆香缭绕的感觉,梦幻感觉,还有她喜欢檀香的味道。在《牡丹亭》的《拾画叫画》里有千秋岁曲子:小嵯峨,压得旃檀合,便做了好相观音俏楼阁。片石峰前,那片石峰前,多则是飞来石,三生因果。请将去炉烟上过……其中的旃檀,就是指的檀香。胡维露唱这几句时,那投入的样子,是沉醉状态,与柳梦梅成一体了。 

昆曲的体态之柔、唱腔之美、意境之雅,让自己也让观众杂乱不定的心找一个安定的港湾。胡维露说。               

            大道至简,大美不言   

记者在现场看到,《牡丹亭》的舞台非常简洁,一桌两椅,后面的背景是放大了的《牡丹亭》书的绣像封面图。但感觉舞台很丰盈,是有山有水的江南园林,是温暖的闺房,是淡雅的中国风景。诚可谓,大道至简,大美不言。  上昆演出营销部副主任陈英武说:我们一直遵循传统的舞台背景,非常简约,干干净净,伴奏乐器就是笛子、笙、三弦这三大件,越朴素,其实是越高雅。一台成功的舞台剧,蕴含着编导的精心构思、演员出色的演绎、曼妙动听的音乐,而所有这一切时空的汇聚,都离不开舞美设计师,典藏版《牡丹亭》的舞美设计师是倪放先生。  

陈英武说,15年前的5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公布了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共有19个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项目入选,中国昆曲获全票通过。为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今年518日,上昆的《牡丹亭》在拥有70年历史的捷克音乐节隆重上演。罗晨雪主演杜丽娘。  

罗晨雪回忆,位于布拉格市中心的经典小剧院ABC剧场可容纳四百多人。道具只是最朴素的一桌二椅,从头到尾主要是两名主演在台上表演。整场演出中,捷克观众屏息凝神,看得投入,随着台上角色的一颦一笑、一摇一步,观众的表情亦忧亦乐、亦紧亦松。演出结束,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回响在剧场里。观众不仅看得投入,而且真的看懂了。捷克观众能够热爱这门古老的中国艺术,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们来济南演出,也有担心,担心不喜欢。演出过程中,观众鸦雀无声,结束后,一开始的鼓掌是稀稀拉拉,但马上就爆发出来,济南的观众,让我想到了捷克的观众,他们一样懂昆曲。罗晨雪说。 

  陈英武说,上昆正在尝试介入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他们专门录制了VR视频,在临川四梦演出完后将着手把VR视频推广。他们的想法是,最古老的戏曲,用最新的科技来呈现,比如拍摄时,360度无死角,现实感非常强。目前,视频已经做好了,回去就启动,先尝试着做出来。另外,上昆正在进行昆曲《长生殿》的排演,争取明年能再次来济南演出,报答济南观众对昆曲的热爱。

20044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开始在世界巡演。在改编中,青春版着力寻找传统写意与现代审美的契合点,将原著的55折浓缩为27折,分为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三本,使得情节铺设更为顺畅,人物性格更为鲜明。其舞台美术设计把握了戏曲的美学精神,意象化的舞台物质形象显得简练、大气。罗晨雪、胡维露、陈英武都表示,很钦佩白先勇先生不遗余力推广《牡丹亭》的举动, 白先勇先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大学生们认识昆曲,了解昆曲,亲近昆曲,功不可没。陈英武说。  

胡维露笑着透露:有一天,我跟罗晨雪聊天,她说一辈子都会来从事昆曲这个事业。一直唱,到退休了,还唱,唱得动就唱。她的觉悟很高。罗晨雪看着胡维露,也笑着说,就是爱,昆曲太值得一生来唱了。  

顶着夜色,观众好多还沉浸在柔美温婉的昆曲里。有位女士说,原来整天埋头于那些庸俗的电视剧,欣赏胃口坏了,而看看《牡丹亭》,感觉纯净了,给灵魂放了个假。   

在观众中间,记者想起了白先勇说的话,作为一个中国人,至少要有一次欣赏昆曲的经历,要具体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美,被昆曲感动的时候,那种感受不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