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期待更多新秀问鼎“雨果奖”

(2016-07-27 15:54:19)
分类: 观星

期待更多新秀问鼎“雨果奖”

     逄春阶   

 

期待更多新秀问鼎“雨果奖”

我孤陋寡闻,凭想当然,以为雨果奖是为纪念维克多雨果而设,甚至还纳闷,写出《巴黎圣母院》的雨果跟科幻有啥关系?其实不对,雨果奖是为纪念现代科幻小说奠基人雨果根斯巴克而设。要没刘慈欣,我还糊涂着呢。   

刘慈欣去年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此奖项。今年4月,80清华学霸郝景芳入围雨果奖提名。期待郝景芳能在今年8月问鼎雨果奖   

723,郝景芳推出《流浪苍穹》《去远方》《孤独深处》三书,刘慈欣为郝景芳站台点赞,刘郝这两颗科幻小说之星还进行了对话。我很欣赏刘慈欣的站台。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谈到,产生伟大作品需要两个条件,其中一个是,周围要有人同情,有近似的思想,在外界时时刻刻帮助你,使艺术家心中的渺茫观念得到养料,受到鼓舞,能孵化,成熟,繁殖。人的心灵好比一个干草扎成的火把,要发生作用,必须他本身先燃烧,而周围还得有别的火种也在燃烧。两者接触之下,火势才更旺,而突然增长的热度才能引起遍地大火。刘慈欣对郝景芳有同情心   

科幻小说,原来读得很少,很长时间埋头于传统文学,读多了,就有个感觉,当代作家的作品,多数轻飘无根,没有给读者提供新鲜东西,很失望。而当下的好多作家呢,又有着很浓厚的自恋情结,小格局透露出的是狭隘的胸襟,觉得自己的文字,每一个字都放光,沉湎于那些小情小调不能自拔。面对这些,就更增加了对文场的厌倦情绪。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我的厌倦在于无关痛痒的苍白文字太多,而直面人生的以血书者太少。   

人的思维很容易固化,固化了的思维,作茧自缚、画地成牢还不自知,感觉越来越迟钝。而科幻小说,却如一把利剪,把人的思维剪开一个口子,科幻作家虽不是以血书者,却是以过人智慧而书者。  

 刘慈欣的获奖小说《三体》,我翻阅了。小说为读者打开了另一扇门,另一扇窗,另一个世界,归根到底一句话,它给读者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描摹写实,而是看似天马行空的心灵遨游。

 本报正在连载刘慈欣的《人和吞食者》,小说展现的是一个恢弘而逻辑自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地球如沧海中的草芥。我佩服刘慈欣对现实的冷峻洞察与思索。小说有趣的段落比比皆是,随便挑一小节,地球外的吞食者大牙吞食人,从人群里抓起一个欧洲国家的首脑,从三四米远处优雅地将他扔进嘴里,细细地咀嚼了起来。不知是出于尊严还是过度的恐惧,那个牺牲品一直没有叫出声,只听到他的骨骼在大牙嘴里裂碎时清脆的咔吧声。半分钟后,大牙噗的一声吐出了那人的衣服和鞋子,衣服虽然浸透了血,但几乎完好无损,这时不止一个旁观者联想到了人类嗑瓜子的情形……幽默风趣的语言极富张力,让我想到蒲松龄,营造的氛围,引人遐思。科幻不直接书写现实,是对现实的变形,引发出读者想办法超越现实的冲动。   

科幻小说的奇思妙想,指向莫测高深的时空,充满对未来的假设和想象,很多曾经看似不可能的设想,在今天已经能看到端倪甚至部分实现。比如3D打印、巨幕影院、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技术等等,这些新鲜玩意儿,都曾在科幻小说里出现过,当时遥不可及,但已成真。 

我对刘慈欣和郝景芳有更高的期待。刘慈欣说: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科幻迷,我经常自觉用特定的科幻思维来看待宇宙、大自然以及人生。这种思维方式没有科学那么严格,也没有文学那么散漫,它介于两者之间,其特点是将科学的、未来的、人生的种种可能性排列组合出来,从中寻找最让人兴奋、最酷的那种。  

 在科学内核上洒一层诗意的阳光,让脑洞打开,慧眼打通,潜能释放,境界大开。希望中国更多的科幻作家摘取雨果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