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报纸副刊定位准——与范敬宜一起工作的日子之十六

(2016-06-13 10:48:10)
标签:

转载

分类: 荐文

                   十六、给报纸副刊定位言简意赅

    范敬宜到经济日报社后担任总编辑负责全面工作,还具体分管我们部门。他第一次和文艺部的编辑们座谈时,先鼓励我们十多个编辑畅所欲言,然后对我们说:“我最初参加新闻工作时所在的编辑部就是文艺部,因此现在对文艺部负责的版面比较喜欢,也看得比较认真,但改动很少。这有两种情况,一是版面中从文字到内容都很好,我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二是问题和毛病很多,改不胜改,所以不愿意修改。你们现在的版面是属于第一种情况。”这番话使我们很受鼓舞。

    老范经过一段时间了解调研,给文艺部定下一条著名的办刊宗旨,具体表述是:“关注经济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文化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在经济与文化的结合部找题目做文章。”在这条宗旨指导下,经济日报相继开辟了“文化市场”、“体育市场”等专版,在文艺界和体育界颇受好评。1990年北京亚运会召开前,由老范倡导、李洪波(现任经济日报副社长)主持的 “迎亚运体育与经济系列谈” 在经济日报陆续推出后,广受好评。后根据读者建议结集出版了专著《亚运大视角》,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为之作序推荐。《中国体育报》此后开辟了“体育市场”专版。也是在此后,一些文化类或综合类报纸才有了文化市场专版。这不能不联想到老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过程中,如何推进新闻改革使之相适应所做的具有开拓性的有益尝试。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名专栏的经济日报“星期话题”也以“经济与文化的结合部”为宗旨找题目做文章,有的文章还获得过中国新闻奖,这个专栏的文章还结集出版过几本《星期话题集萃》。老范确定的这条宗旨作为一条报纸副刊定律已经提倡了四分之一世纪,至今仍然被经济日报同仁们遵循着。

    老范不但对报纸副刊内容提出具体要求,还身体力行为副刊撰写稿件,如他撰写的新闻述评《土到好处便是雅》,杂文《记住还有十四年》等,都获得了好新闻奖,还多次入选一些优秀文章集萃和选编书中,成为不可多得的示范性作品。老范的古文功底很深厚,他写过一篇在经济日报开展“豆腐块短新闻”的征文启事,用的是现在人们能够看得懂、而带有文言文色彩的文体,我和几位朋友反复读了多遍,很佩服。老范的诗词功底很深厚,旧体诗写得也很好,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向他约过诗词稿件。他虽然没在经济日报上发表过诗词,却对报上发表的的诗词很关注。他多次对星期刊中的诗配照片专栏作出批示,指出这种融合新闻性、文学性和艺术性的报道体裁生动活泼,朗朗上口,与读者贴的很近。诗词作者李洪波因此受到鼓励,在主持这个栏目的十多年中,创作了800余首诗词。

    经济日报有一个文学副刊专版叫《绿原》,主要刊登散文、报告文学和诗歌等文学作品。范敬宜对办好文学副刊很有经验和见解,对刊登的作品质量要求很严,也曾多次对《绿原》副刊上刊登的作品进行批示。他认为经济日报副刊上的作品要有经济特色,还应该兼顾新闻性和文学性,缺一不可。

    有一次,一位在江西小有名气的文学青年寄来一篇散文,文字很优美,但没有经济特色。范敬宜在大样的空白处批示道:“此稿的文学味固然很浓,但内容显得有些空,给人感觉好似朦胧诗,这样的文学作品比较适合刊登在文学期刊上。本报文学副刊应该有自己特色,应该考虑读者定位,如果侧重刊登反映经济领域的纪实文学作品可能会更好一些。”这些批示对确定经济日报文学副刊的办刊方向是至关重要的。

    我写过一篇人物通讯《钱不能通人的故事》,原准备安排在《绿原》副刊上,讲述北京五星啤酒厂的高厂长痛斥“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行贿者,为了国家利益,多次拒绝贿赂,说明“钱能通神、但不能通人”的道理。由于这篇报道描述得比较实,老范在这期的报纸大样上批示道:“这篇稿件内容很好,很有教育意义,但缺少文学语言,不适合在文学版刊登,但如果作为通讯放到一版刊登,效果可能会更好。”老范的批示常常带有商量和建议的口气,使编辑受到启发,也很容易接受。(待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