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住吴天明,别忘肖江虹

(2016-05-27 09:11:09)
分类: 观星

记住吴天明,别忘肖江虹

                                  □ 逄春阶

  最近热炒的电影《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的。它探讨的是关于“尊重”的沉重话题,尊重匠人,尊重匠功,尊重匠人精神。电影海报上打出的“大师绝唱”字样,表明是吴天明的遗作,这是对导演的尊重。但是大家可能还忽略了另一个人,那就是《百鸟朝凤》的原作者、青年小说家肖江虹,他也值得尊重。因为,他是这部电影最初的“种子”。

  吴天明拍电影独具匠心,拍出来的东西质地上佳,有经典的范儿。电影展示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两代乡村唢呐匠从辛苦求学到面临技艺失传的忧伤故事。吴天明曾多次表示,《百鸟朝凤》是其感怀、言志之作,唢呐匠一生坚守与他对电影艺术的坚守,惊人的一致。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吴天明的精神自传。诚如电影中的唢呐师傅“焦三爷”说的,好的唢呐手能吹到人骨头缝里。好的电影,也能演到人的骨头缝里。“焦三爷”告诫徒弟,手不离唢呐,“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声。这是艺人的规矩。艺人尊重自己的手艺,也祈求听众能尊重手艺。可是在追名逐利的氛围里,在浮躁的强磁场里,还有几个人能坐住?时风裹挟着你,让你晕头转向。当唢呐手都被看成叫花子被人冷眼相待的时候,何谈尊重?“焦三爷”的唢呐面临断种的焦虑,让人揪心。好的电影,能引发人暂时逃离尘世的喧嚣,放慢脚步,琢磨琢磨来路,《百鸟朝凤》做到了。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不止一次讲,文学是电影的母体,足够的文学精神和品格是评价一部电影的重要标准;目前中国电影数量虽多,但优秀作品有限,根本原因就是文学品格弱,“希望文学能够为电影提供良好的养分。”吴天明是善于从文学里吸取养分的导演,《人生》《老井》分别改编自作家路遥、郑义的同名小说。我了解到,吴天明曾经筹拍《白鹿原》,后来因故终止,临终前正在准备将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搬上银幕,拍摄地都选好了。吴天明不仅盯着大作家,还盯着刚出道的“小”作家,肖江虹就是幸运者之一。

  肖江虹目前的名头还不如路遥、郑义、贾平凹大,但他是原作者,是编剧。我不反对“大师绝唱”这样的字样,我也不反对像方励那样“跪”给吴天明。我只是说,在对导演充分尊重的情况下,也尊重一下原著作者。希望观众在看电影、评论家在评电影的时候,对他给予应有的尊重。比如在贴海报的时候,可不可以写成“大师与青年小说家的合作”?我们的“娱记”们可不可以把专访的触角伸向青年小说家?比如翻翻肖江虹的小说,等等。我不认识肖江虹,读过他的小说,我判断是个有“匠心”的作家。中篇小说《百鸟朝凤》,首发在《当代》杂志。如果某一年的某一天,吴天明没看到这篇小说,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同名电影了。吴天明尊重文学,尊重作家,他也得到了文学的尊重。对小说被改编,肖江虹看得很淡:“说实话,这来得有些突然,自己都有点蒙了。回过神来发现,这些和小说创作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每个作品都有她自己的命运。”

我一直以为,原作者、编剧是第一个接触生活素材的人。既是对生活、形象和美的发现者,又是将这三者统一起来的创造者。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将生活变为艺术,把生活素材提炼成银幕形象。把优秀编剧摆在更让人注目的位置,有利于出名编剧,出名片,出名演员。

《百鸟朝凤》是一部值得尊重的好电影。希望影城的排片经理们高抬贵手,多给这部片子点机会。另外,哪怕只有一个观众,到点也要播放,这是对观众的尊重。( 2016-05-25  大众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