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秋版大赤包太“闹”了

(2009-05-06 16:06:30)
标签:

四世同堂

杂谈

分类: 荐文

 

             元秋版大赤包太“闹”了

         

                                           逄春阶

 

    首先说明,我赞成经典名著翻拍。原因是,它可提醒我重新翻看经典。从客观上讲,拍得出彩也罢,不出彩也罢,都是在延续经典生命。如果导演见了名著就绕着走,那名著封面上的灰尘就足以把它内里的光彩遮掩住。
    我读过老舍的所有小说,因为喜欢。旧版《四世同堂》播出时,我把小说和电视剧比照着看。新版播出时,我依然如此。新版电视剧,我打60分。主角就不说了,只说配角,因为老版的冠晓荷和大赤包演得太传神了,有这个作参照物,总觉得新版的这二位没演出那个味道来。赵宝刚版的冠晓荷,没演出冠的坏,有点“面”,还是比较认可周国志版的那个“冠”,让人看了后,恨得牙跟痒痒,必欲除之而后快。而元秋扮演的大赤包,那简直就是太“闹”了,有点像耍猴。
    元秋的东西我看得不多,周星弛电影《功夫》中的包租婆,元秋演得活灵活现。在搞笑戏中,元秋如鱼得水。《功夫》要的是无厘头效果,元秋演的无厘头,追求的是夸大、粗俗的风格。而《四世同堂》整体上是一部正剧,如果元秋那样闹,就真正成了不和谐的音符。她倒是适合在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中扮演个角色。
    难道元秋没忠于原著吗?不是。我看老舍关于大赤包的描写,然后对照电视剧台词,基本一致。但为啥看着不解气?我是这样看的,老舍先生写大赤包,本来就没把她当成正常女人来写,而是采用了好多游戏、滑稽笔墨。说白了,老舍先生没把她当人,而是当成畜生来刻画的。比如,她的女儿招弟不敢上街,怕日本兵摸胸,大赤包说出了这样的话:“教(叫)他们摸去吧!还能摸掉你一块肉!”这是合格母亲说的话吗?!
    还有,大赤包当上妓女检查所的所长后,蓝东阳来贺喜,东阳和晓荷走到院里。小说写道:“就听到使东阳和窗纸一齐颤动的一声响,晓荷忙说:‘太太咳嗽呢!太太做了所长,咳嗽自然得猛一些!’”“大赤包坐在堂屋的正当中,声震屋瓦的咳嗽,谈笑,连呼吸的声音也好像经由扩音机出来的。见东阳进来,她并没有起立,而只吝啬地点了一下头,而后把擦着有半斤白粉的手向椅子那边一摆,请客人坐下。她的气派之大已使女儿不敢叫妈,丈夫不敢叫太太,而都须叫所长。”
    这是一幅讽刺漫画,用的是夸张笔法,夸张才出“让笑语叱咤世间”的效果。比如拿破仑时代,法国女子盛行高髻,妇女皆盲从流行,髻梳得越高越好。于是漫画家便作了一幅漫画来讽刺她们,描写一个摩登女郎,髻高数丈,他的丈夫气喘吁吁地爬到梯子上去帮她理妆。但如果在一部正剧中把以上刻画原样搬到荧屏上,就不伦不类了。元秋恰恰就是这样地“忠于”原著。这才是真正的愚忠。元秋有责任,导演更脱不了干系。你能把大赤包“擦着有半斤白粉的手”处理得生活化,那别的就不能处理吗?要的不就是效果吗!拘泥于原著,最终就无法传达出原著的精神。
    老舍先生写《四世同堂》时,正是国难当头,他对那些狗汉奸是恨之入骨的,所以笔墨间多了些表达愤怒的句子和情节。这从纯艺术上来看,可能有些直露,但考虑到当时的背景,我们完全能理解著者。作为后来者,再塑造这些人物,就该有清醒的认识,该调整的调整,该回避的回避,但有个底线,不能回避汉奸的无耻、无赖、无德!而李婉芬版的大赤包之所以让观众认可,就是因为她没有太“愚忠”原著,而是顺着人物的逻辑往下走,创造性地把握住了汉奸骨子里的丑陋本质,把大赤包的无耻嘴脸呈现出来。
    元秋在表演上,过于张扬,不节制,甚至有点霸道,有抢戏之嫌。在此不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