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见证我们的生活
(2008-10-10 02:04:52)
标签:
麻雀我们的生活何鑫业文化 |
分类: 随笔 |
麻雀见证我们的生活
何鑫业
麻雀是从什么角度见证我们生活的,很简单,一是俯视,二是窥视。
一般来说,麻雀这东西,它总是高高在上,看我们如同我们看楼下的车来车往、芸芸众生。所以,从某种角度说,麻雀的视野是我们平生最缺少的视野,它若有意见,不难说也就该是我们最应听听的声音;还有的可能情况下,麻雀就像母鸡那样,偏着头地看我们,啄几口食,晃一晃它的脑袋,定定神,仿佛我们是它的下一个食物,或者是它在下一个零点十五秒之间突然起飞的理由。
我们是怎样沦为它的有效证据的,也很简单,一是我们在麻雀面前总是很放肆,很恣意,没工夫也没必要把它放在眼里,当然,麻雀也不像城管那样会说三道四指指点点干扰我们的生活,所以使得它屡屡得逞;二是麻雀很小,小到我们常常将它忽略不计,我们在做亲热的某事时甚至不知道它老人家就在身边——这一点,很像电影《窥探者》,它总在我们疏忽的角度如窗缝烟筒、疏忽的时间如清晨傍晚,以及无暇顾及的时段如偷窃时、行凶时、争吵时、饮酒狂欢时,窥视我们并迅速取证。
麻雀这东西,因为它高高在上、与世无争且两袖清风,所以它几近另类、邪门且带批判地看待人类——譬如,它把电话亭、公交车、游船一律看作封闭的舞台剧样的道具空间;把人类大包小包地携带、购买并搬运东西,判作与东方哲学之“本来无一物”相悖的徒劳无益;还把反季节蔬菜、不结果的桃树、仅供观赏的鱼、去势的猫,以及每年产奶、生小牛却一辈子从未见过公牛的奶牛哺乳现象视若天地不仁;麻雀甚至还有争议地把男人腋下夹的黑色带链环的包,鄙视为含公务员情结的向下炫耀的末等标志。
当然,麻雀也会异想天开地看待人类的日常事务。譬如,老人在晒被子时,麻雀之所以待在杜英树的枝丫上上窜下跳,完全是它以为这么白色的大东西总该掉一些饭粒、饼屑、瓜囊什么的下来;男人扛着木梯子在修煤气管,麻雀就坚定地以为守着这个屋檐的犄角观察,是最好的保护檐瓦里四只雏鸟不受伤害的唯一方法;麻雀还甚至认为,孩子何时点响鞭炮,其指令就来自七八米外那个在打电话的成人,否则他用不着捂着一侧耳朵哼哼哈哈;至于广场上、人世间突然降落的雪,麻雀之所以会选择毫不犹豫地飞走并藏起来,完全是因为雪这个东西的孑然无声已经接近茫茫宇宙……
由于麻雀有充裕的时间和无与伦比的耐心,导致它几乎连贯地看待所有时空分散的问题,然后再进行蒙太奇组合。譬如:它在东大街看到一个人扔掉一件物品,而西大街有人捡起一件物品,只要颜色相同,它就会视为同一物;譬如:它在长江上游的宜昌以西看到一个人在砍树,而长江下游的安庆以东有一个人在种树,只要都是树,它就会视为下游的种树行为无效或者被抵消;再譬如:它在1941年战争发生时看见成千上万的人在死去,而在2020年和平时期的繁华景象里听到人们在鼓励生育,只要死的和生的都是人,它就会视死去的人和生下来的人为同一种人——这和佛教的因果报应说很接近。
麻雀拿着证据向谁告状?一般来说,它是向天告状,这个天,西方叫上帝,东方叫菩萨,而在哲学中指的是自然法则——自然法则不是因人而异的,也不是因时而异的,自然法则就是大范围大时空大人类种群的因果报应。
麻雀这鬼东西,它一生最有效的传播手段是让人们忘记它,任它藏匿民间大隐于市逍遥法外——这一点,正好与商人史玉柱的商品脑白金的做法相反(1958年,麻雀就曾被人们广泛记起,列为四害之一后,惶惶不可终日)。麻雀这鬼东西,它一生最具传奇色彩的是因它的奇诡故事编制而成的雀牌,筒、索、万和东南西北,再加一个中和白,把索然无味的闲散人类玩于鼓掌之间并且灯蛾般自投罗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天下有华人之处,就有麻将牌的劈啪之声如火如荼。
麻雀一生还有一个有效的东西,那就是把除它之外的东西视作芸芸众生,并且发誓把出生时的最初生命看作是无成本的投资,这样,若干年后即使因情因伤因癌症导致投资失败人死去,且记住,你也不必悲伤,因为你最初也没有花钱买你的小命呀(可见,人的生命之得到和商品是多么的不同)——所以,从某种角度说,麻雀的态度也是佛的态度,无物无宿,云散日出,梨花盛开。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