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情,一辆装满物质的马车

(2007-09-26 15:13:48)
标签:

文学/原创

爱情

文化

分类: 随笔

爱情,一辆装满物质的马车

 

何鑫业

 

  

 

爱情之役中,打了败仗的人,像克劳弗德·罗根、莫里斯·舒曼和阿兰·波埃,现在正靠着长满蓟的木板墙边发呆,A·亚当斯曾借助这样一幅背影拍摄过一帧震撼绘画界的作品。这个打了败仗的人,万万没有想到,居于至高无上的精神宫殿之上的纯粹的爱情,竟然是物质的,用《圣经》的话说:“这是一辆装满物质的马车,将开始遥遥无期的命运之旅。”

 

这个打了败仗的人,就是被称为“现代爱情之父”的P·B·雪莱,认识到这一点,已是1821年的冬季,30年的生命旅程临近结束。木板墙内,教堂的管风琴声像雪片一样在意大利东部飘落,然后又成为物质的水流向江河湖海,没入茫茫世界之中。

 

精神的马车由物质制成,物质的马车踏在精神的旅途上,这个辨证的世界充满了幽默。马车所过之处,到处是爱情的失败者,像雪莱一样,他(她)们并非输于爱情,而是输于自己对爱情的认识。在这个世界上,从爱情那里走进去,又从爱情那里走出来并获得成功的人,是两种绝然不同的人,除了这两种人,任何人都别想在爱情上捞到好处。

 

第一种人是弱者,这种人既没有能力了解爱情的性质、特征和进程,当然也不具有操作爱情活动的技巧,但他们却有一种赢得爱情必须的条件。他们在爱情面前随遇而安,从不期望爱情,也从不对爱情提任何要求,他们从生理和名份的角度去看待爱情,将命运推到他们面前的任何异性接纳为爱人。

 

第二种人是强者,他们用自然和物质的运行规律去理解爱情,认定爱情这一项形而上的精神活动是发生在物质形而下的世界里,要赢得爱情就必须重视物质,并努力得到它的帮助。物质不是物资,它并非指从事爱情活动时必需的经济基础,而是指表达和运作精神的爱时必须具备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一定的社会背景,也包括操作人的年龄、外貌、学识、身体和政治状况等等。

 

雪莱在他生命终结前的第三天,也就是公元1822年的314日,在一封给他的密友、同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G·拜伦的信中说:“虚无的精神之爱不能发生在虚无者和虚无的环境中,它必须是有条件的,绝不含糊的条件,那就是一个清醒的头脑和由它创造的清醒而现实的世界。”这个清醒的头脑和清醒的世界,便是物质,便是制造马车的材料和赢得爱情的手段。爱情是精神的,但爱情的对象、其表达方式和实现的条件却是物质的,爱情借物质的魂最终完成其精神的全部议程。这是19世纪的大师对爱情的幡然悔悟,也是基于对爱情的一种新的认识。

 

马车到达终点后,我们可以将马车上装载的物质一一卸下来,并列出一个细目,它们分别是:温馨而富有缘分的相识、一处长满蓟的木板墙、一次冲动而被对方接纳的心灵的接触和一个从宇宙上直泻下来的有阳光的冬天的午后。这个午后非常普通,没有命运的召唤,也没有爱的轮回的丝毫暗示,更没有鲜花、情书、带有对方体味的手帕和书籍。

 

这个午后其实早已在命中注定,只要你不拒绝时间、地点和人物,不拒绝相识、约会和交流,命运就将这位小姐接纳为您的妻子,命运也会将这位先生推荐给您,让他做您的丈夫。任何一个爱人的努力都只是物质上的努力,命运早已将您的爱人分配停当。精神上的形态只表明爱情应该区别于他事,只表明接纳爱情者先要具备人格上的完整和成熟,然后,爱情才从天而降。

 

这时候,物质的马车在有情人看来则是黄金的马车,它通体发亮,闪着诡谲的光芒。这时候,命运告诉那些理该获得爱情的人:“给你吧,请用通俗的手、通俗的方法接待这至高无上的爱!”命运也告诉那些不该获得爱情的人:“选择吧,挑剔吧,用纯洁的心,至高无上的爱是不能遭亵渎的!”于是,获得爱情的人轻易获得了爱情,失去爱情的人也就轻易地失去了爱情。他们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各得其所。其实有一方,是被命运欺骗了的。

 

    雪莱在离开英国、亡命意大利之前,是持后者的态度,他拒绝了苏珊的爱,因为他认为爱是纯洁的、高尚的,不能掺杂任何政治和经济的因素,尤其不能掺杂他为之厌恶的门第观念。雪莱在离开人世、覆舟溺毙之前,是持前者的态度,作为一名伟人,他识破了命运对他的捉弄,转而认识到爱的通俗性。他在1822年的春天给苏珊寄去了求爱的信,半个月后,不幸去世,满怀着得不到苏珊答复的遗憾心情,离开人世,去了一个没有爱的世界。雪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持前者观点却仍然没有逃离后者下场的人。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