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0||周五,去基层学校(3)
(2025-11-18 09:39:28)
标签:
活动记载 |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
学校走势和大门都发生了改变。从侧门方向入,调整为从后门入。后门位置已成大门。进门,就看见四层的周转房,那是教师宿舍。门前全部画了车位,整齐地摆放着上十辆车。然后,就是一个爬坡的路段,外侧按照台阶的走势,还设置了长廊,错落有致,每层台阶都有绿色的花园、种植区。可以想象,这里用于清晨的读书是最好不过。琅琅书声与周围景色相得益彰,书香和花草树木互相呼应、构成整体。如果能有几个学生喜爱下棋,想必也是挺合适的。
以前,这里是一所九年制学校,在乡镇属于规模最大。初中部每个年级设置2个班。学生的数量较多,一个班大约是60多名学生。教室面积有限,排与排之间紧密不说,行与行之间更是紧凑。我要侧着身子穿行。连扫把、垃圾桶都没有地方安置。第一排学生的桌子几乎和讲台挨着。每天不到六点半,教室的灯全部都亮了起来。街上的孩子要去教室放声晨读,背诵英语单词、背诵古诗词、熟记历史常识。宿舍的孩子则要独立完成米饭淘洗,放入厨房指定的蒸笼。一切都是沸腾而喧闹的。这种真实的场景,我是亲眼见证的。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极其好,勤学好问不说,而且也特别能吃苦。寒冬腊月天,教室里没有任何取暖设施。个别孩子的手指头都冻烂了,红红的,不停地挠痒。看着特别心疼。
随着教学布点调整政策大力实施,乡镇几所初中全部撤了,在县城的核心地段新建了一所初中。孩子们都要去县城就读,每周五回家,周天再乘坐前往,都要住宿。看起来教育教学资源似乎整合了,集中优势资源办好一所学校,但办学效益并没有如期预想的那么好,至少缺乏竞争力,可能是内生动力严重匮乏,还有可能是考评奖励机制缺失,与外界交流互动较少,意识不到变革期间保守与思想固化可能会导致发展步伐严重滞后。据群众们私底下反馈和议论,一些孩子脱离家长的严格监管和情感陪护,进入到新的环境,竟然学到不少的坏毛病。毕竟,就读初一的孩子性格处于发育关键阶段,身心极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和熏染。
如今的每个教室,都有大功率的空调。先进设备一应俱全,全部都是希沃电子白板。学校还提供免费的营养午餐。每餐饮食营养结构合理,荤素搭配,还有汤菜。菜谱实行县级监管,统一配置,有鸡肉、有猪肉等。想着方法变化着花样,确保孩子们吃得好、吃得饱。餐厅的环境格外整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