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854||观课162:跨学科学习课例展示随笔

(2025-10-22 17:51:33)
标签:

专业

发展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10月21日下午,与两位同事,在一所小学观课2节。 分别是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 、四下《乡下人家》。作为中段语文课,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已经较好。这两节课都是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研讨活动展示课例。

从两节课达成效果看,存在诸多的缺憾。对于一线老师来说,跨学科学习难度较大。概念层面大致了解,但真要从学科本位跨出去,用其他学科方式强化语言表达和理解,在实践角度实施还存在较大的难题:一方面,是思维定势造成的分离状态,用零散的任务推进活动,没有主情境贯穿化设计,导致活动各自为阵,不具备统揽性。第二,语文跨学科学习难点选取,要考虑学生真实学情,即:接受能力,不能架空,以所谓的深度话题设计遮蔽学生真实学习力,导致学习单多数不能在课内现场完成,这就是设计超出学生的知识范畴和认知能力,无法解答,自然就出现大片的空白。第三,跨学科学习整体性要考虑在内。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应该有着紧密的关联和前后逻辑递进。

从教学流程看,第一节课《大自然的声音》环节设计不够科学,内容确立有所忽略,可以说是头重脚轻,匆匆收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关键环节用时较少,投入不够。第三板块:创意表达,化身自然音乐家,本来是展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成果,通过学生艺术展示、个性表达,进行一次全面性检验,归结原因是:时间不够用了。在导入环节和字词部分就花费了18分钟。而第二板块的学科探究部分,大约用了20分钟左右。尤其是科学探究,解密声音的由来部分,几个子任务可以说是各自分离,专门单独罗列出来,比如:语文+科学,语文+艺术联结,文字+生活实践,这三个任务显得较为破碎。本身应该融合起来,促进多种能力有机提升。情境性、综合性体现较弱。

而第二节课整体设计思路实现主题情境有所推进和贯穿始终。创设最美乡村代言者招募令,以课文中家乡美景为载体,引导学生绘制美图,进行海报设计, 开展评价活动。但主要的问题是:语文味道不够浓厚,跨了出去,但跨不回来。尤其是教师调动能力在这节课较为明显,孩子们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本身而言,这个情境对于本县的孩子来说,应该有着较好的基础,所处的地域到处都是美景,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联系真实的生活,以生活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让生活经验和语言感知紧密结合起来,学生表达力和创造力都会体现较好。

课后,我们与两位老师进行深入交流,围绕课例提出改进建议。并结合语文课标,对跨学科学习目标予以明确。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核心就是两个关键动词:拓宽和提高。前者是拓宽语言运用领域,后者是提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等,促进各学科内部高度融通。希望两位老师相互学习,借鉴彼此的优点,在短期内重新设计活动。跨学科学习打破学科本位,关注课程关联,需要跳出文本,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让我看来,跨学科学习至少应该让学生觉得特别美妙,毕竟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而不是禁锢学生的思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