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762||关于教师培养的问题

(2025-05-30 22:51:06)
标签:

教研

思考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前段时间,我在市上参加活动,与一位承担教师培训老师私底下深入交谈,我们聊得来,话匣子打开后,也就畅所欲言。围绕教师素能提升,竟然达成共识,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对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否则,培训是无效的。即便借助有效的考勤制度、过程监管制度、成果转化评价,收效也是甚微。

她告诉我,自己在现场看到的真实现象。部分教师们,对于专家所讲授的内容似乎毫无所动。单从表情看起来,特别不耐烦。我有时候也有类似的苦恼。每次设计教研活动的主题,着力考虑到针对性和实用性。针对学科的突出短板,如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等;语文方面,如作文教学指导、文学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等。对基层学校帮扶指导,也会以定制方式推进,提前征求教师,结合他们日常教学瓶颈,开展相应的送教活动。对于课程建设的热点研讨和培训,动用了许多的方法。甚至进行严格的过程化管理。比如随机检查参训教师的研修笔记,采取考试的方式督促教师加强消化、增加理解和吸收,但似乎无法进入到教师的内心世界,引发他们对专业发展投入和深度思考。那种彻底的觉醒,或者迫切的意愿,对于整体来说,所占比例较少。

这种局面,就给我们的教科研工作造成巨大的困惑感。不知道从何处入手突破,也难以找到有效的破解之法。我归结为外部考核与评价方式,整体教育生态的价值取向问题,包括对教师日常管理的松散、迁就、纵容等,导致个别教师的思想较为消极,既没有职业危机感,也没有职业获得感,满足于当下的松散状态,属于典型的被动性、摇摆性。全看学校环境。尤其是人才的鼓励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正向力量营造不浓郁。个别年轻教师思想也受到腐蚀和影响,总想着少干点,总喜欢舒服地待着,全然不思考未来发展蓝图。令人心痛,却无能为力。

深入分析这些教师,他们思想存在严重的固化,对外界所有的新理念、新技术,包括新资源,都是排斥和抵触。习惯用已有的经验判断和处理事务。对于学生的变化、对于教学改革、对于新事物产生,熟视无睹的同时,根本不愿意做出任何的改变和尝试。即便意识到问题,也会把问题归责于学生或下一学段,给失误和不足找各种理由予以掩盖或搪塞,而且道理挺多,振振有词。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两方面。既要从自身找原因,从现象看到本质,跳出主观臆断;也要从外部予以多角度思考,从局部审视整体,不能孤立地判断。

美国作家艾佛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身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位教师只要愿意提升,随时都能找到丰富的、优质化的资源,用最低的成本,快速获取到特级教师、专家学者、教育家们相关的资源。如果不愿意学习,甚至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认为是额外的安排,那就是一种可怕的循环。距离教育正确的样态越来越远,越来越像过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