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731||2025年第1部书:《教学的模样》读书札记(2)

(2025-02-08 22:15:04)
标签:

读书

思考

分类: 精神氧吧—悦读时刻

今日读完《教学的模样》,该书52篇文章组成, 24万字。写第二篇读书札记,用费曼学习法,引导自己通过输出的过程,促使理解加深。我觉得该书籍带有郭华教授真实的研究痕迹,是一部学理性与实践性、经验性与分析性相结合的论著。

这部书是接地气的。它适合一线教育工作者阅读。尤其是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的老师,从中可以获取到更为丰富的素材,甚至学到研究的方法。比如《见证教研的力量》《好课燎原的教研秘密》《公开课:日常教学的理想化及合法化》等文章,阐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离不开教研力量强大支撑。也充分认可教研员的辛劳和无私奉献。

文章提到:“我们关注‘名师’‘好课’,却难得把目光投向‘名师’背后的教研员,很少谈论‘好课’背后教研员的教学主张与辛勤付出,太少关注‘好课’产生背后的持续、严密、向纵深发展提升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确实说出大实话。名师们站在台前,教研员就站在幕后。名师们是红花,教研员就是绿叶。

这部书是全视角的。出版时间是2022年,《课程改革如何得到教师的支持》一文是2002年刊发于《教育科学研究》。书籍呈现内容持续时间有20多年。跨度较大。全书种类与内容丰富,将发表在不同杂志、报纸等作品进行整理与归类的书籍。有学术思考,关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探究;观点阐述,关于深度学习理论的系统化研究;案例分析,列举全国一些重要的课改实验,比如提到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浙江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等人;有重要发言材料,呈现一些学科论坛交流会议上的讲稿。还有人物记载,对一些教育家治学的故事进行介绍,比如王策三教授,我们看到一位治学严谨、个性独立、性格桀骜的高校教授。

此外,还有出国访学的真实见证和所感所悟。郭华教授用细腻的文字展现美国、芬兰、以色列等国教育现状,总结出这几个国家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学校管理、质量监测等方面做法。她对以色列、芬兰教育可以说是赞赏有加,也指出东西方教育的差异化所在。

通过此书,破解我认知中一些惯有的看法,了解到美国教育并非外界所说那样,忽略知识学习。“是文化水平与精神境界的共同提升,是情感与理智的统一,是头脑与心灵的共舞,是融汇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社会实践。”

这本书是有现实价值。破除迷雾,消弭偏差,能够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1.厘清认知方面一些混淆的观点。最令人汗颜的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一直认为“跳一跳摘桃子”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可郭华教授列出的分析,如当头棒喝。她认为: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跳起来摘到桃子,才是最近发展区。与我的理解有着截然的分歧。关于教学主体问题,郭华教授认为:教与学是永远统一的活动。“真正的教,才能引发学生的学,才能让学生成为为无须教而能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实践主体。”

2.加深认知方面一些模糊的见识。对于深度学习方面的理论,我有浅薄的思考,也阅读过相关的论文。可是不够系统和清晰。尤其是教学内容方面加工,以前有过粗浅的看法。经过阅读这部书,算是升华个人的看法。其中一些观点,与教授的高深见解有类似之处。比如:教师的教要走到学生学的前面。我平时在听课过程中,和老师们交谈,也阐述过该观点。可是,个人理论水平毕竟有限,在道理论述方面就属于泛泛而谈,说理的层次性和完整性明显不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